【解说】脱胎漆器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它始于汉代,与瓷器、景泰蓝并列,享有“中华三宝”的美誉。丁国坤是“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于当地漆艺世家的丁国坤今年八十岁,从事脱胎漆器的研究制作超过六十年的时间。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鄱阳县的老字号丁广昌漆号漆器店,丁国坤向记者介绍,脱胎漆器是以天然生漆、苎麻布和漆灰为原材料,经过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脱胎打磨、髹饰等7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一件成品,具有一整套完善的漆艺制作体系。
【同期】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丁国坤
在这个工艺周期上是三个月的工艺周期,而且很多人问这个漆工艺整个流程要多少工序,我算了一下,前期就是说从制模起,一直到成型胎,有四十几道工序,后期的漆工艺有三十几道,所以有七十几道工序。这个工艺在手艺技艺里面是表现得最繁复的一种技艺了,想一个人做到底的话,没有几十年的历练,是没有办法掌握的。
【解说】
漆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生漆的功能并用以制器,随着漆器工艺的不断发展,最终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脱胎漆器正是其中独树一帜的代表,它工艺精妙、造型典雅、光亮润泽、历久弥新。然而,这一传统手工艺也正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难题。
【同期】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丁国坤
我前前后后带了很多学生,他们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依靠这个为生的,生存下去的,概率还是很低。因为你做一个产品要几个月,几个月的话现在的生活条件(成本)都很高,你没有几千块钱没有办法活命,这是现实问题。靠一个作品挣饭吃,很困难。
【解说】近年来,丁国坤经常受邀到国内各大艺术类高校进行授课,并对学生进行漆艺、漆画工艺等方面的指导。丁国坤表示,希望社会能向有意从事这项技艺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或补贴,而自己也将毫无保留竭尽全力进行传承。
【同期】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丁国坤
我们还是很希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参与到里面来,国家比如说对参与进来的学生或者学徒有一定的补贴或者奖励机制,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去学,我们作师傅的也尽可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个技艺,但是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
记者华山 江西鄱阳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