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沈阳低空经济紧抓风口蓄势起飞

发布时间: 2024-05-24 09:53:00 来源: 辽宁日报

  在低空经济持续升温、全国多地“跑步入场”的当下,拥有雄厚基础和硬核实力的沈阳市迅速行动,展开布局。

  4月24日,《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5月20日,沈阳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举行,成立创新研究中心、设立创新发展基金、签约共建产业生态链、集中开班培养人才……大会内容丰富,吸引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如果说,《行动计划》亮明目标、展示出沈阳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与雄心;那么,接踵而来的大会则清晰呈现了沈阳全链条发力、推动低空经济起飞的思路和行动。

  紧抓风口

  全面布局、加速行动

  北京市发布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南京市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广州市出台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并启动相关立法工作……仅今年5月,就有多地“大动作”频出,低空经济赛道之火热可见一斑。

  低空经济是什么?引力何在?

  业界认为,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

  随着我国无人机、人工智能、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需求的持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低空经济迎来发展的风口。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今年的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

  万亿规模市场打开,曾孕育诞生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史、民航发展史上多个“第一”的沈阳,必然要紧抓这一风口。

  沈阳市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将加速布局,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随后,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沈阳打出“组合拳”——成立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致力构建低空空域交通科学管理体系和大众低空通航交通运输天路网络;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创证券首正德胜基金等4家单位共同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沈阳市工信局、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7家单位签订产业生态链共建协议,共同搭建低空经济发展服务和资源合作平台;中国航空学会首届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习班开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专题培训。

  明目标、明布局,见举措、见动作,沈阳市接连亮招出拳,直捣钱、人、技术、产业生态等核心关键,引发业界的更多关注和期待。

  释放优势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在全国航空领域,沈阳拥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一直密切关注沈阳低空经济发展并多次来沈阳调研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表示,沈阳应将自身优势充分挖掘释放出来,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势在哪?地位怎样?

  沈阳与西安、成都、哈尔滨并称我国传统航空制造四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具备300余名研发人员与国外研发人员共用平台进行设计并成功进行商用飞机设计的城市。

  随着航空航天城、航空产业园、航空动力产业园等园区的发展壮大,沈阳航空航天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目前,已建立起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本地配套圈,拥有主机及配套企业110余家。外界预期,今年,沈阳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规模。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有着众多交集。事实上,近年来,沈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持续探索,在研发、制造、配套、服务、人才等方面储备丰富,先后获批国家低空空域改革、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试点。

  释放研发、制造等方面优势,沈阳市采取行动,聚焦服务、管理、应用、基础设施、引育“龙头”等环节,全链条聚力发力,推动低空经济“飞”起来。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发展特聘专家、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伟告诉记者,刚刚成立的中心已承接重要课题,正在加紧开展区域低空空域划设、飞行规则制定、绘制目视飞行航图等研究,加快构建沈阳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底座。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前布局,投资哈工大秦江教授团队氢能混合动力系统、沈阳飞行器快速研制技术中心、电动飞行器推进系统及控制器技术等项目,并成立“京沈科创投资联合体”,重点投资、招引一批中科系、清华系等低空经济高科技企业。

  沈阳航空产业集团牵头成立沈阳市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为低空飞行提供申请、航路、气象、地图等一站式智能信息服务;同时,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VTOL)、大型无人货运飞机等重量级项目正加紧推进。

  农机自驾、无人机送货、打“飞的”上班……随着低空经济的加速渗透,新场景、新体验将不断涌现。沈阳市规划: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要达到30亿元,低空飞行器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高效运行。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