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非遗馆里遇见活态敦煌之美

发布时间: 2024-05-27 14:17:00 来源: 北京日报

  五月的京城夏花正盛,而在非遗馆里,千年敦煌艺术之花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5月18日适逢国际博物馆日,不少市民走进展厅,领略敦煌艺术之美,感悟敦煌守护人的匠心。

  逛展览探寻敦煌艺术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花开敦煌”展厅内人头攒动,人们或驻足欣赏,或低声交流,都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此次展览共计展出400余件展品,汇聚了常沙娜先生从艺八十年来的临摹壁画、花卉写生、建筑装饰图案设计等代表性作品和信札、手稿等珍贵实物。

  “我非常喜欢敦煌的纹饰,所以这次看到这个展览就马不停蹄地来了,现在参观完非常激动,敦煌纹饰真的太美了。”汪女士兴奋地说,来看展的孩子们也被敦煌纹饰的精美绝伦震撼,“常沙娜先生一生临摹了很多经典的敦煌石窟壁画,我和孩子想记录下来,回家进行临摹和学习。”

  展览现场,以敦煌藻井图案为灵感设计的丝巾、源自敦煌卷草纹手稿的首饰等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特性,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看,这里面还有隐藏的图案设计!”在展出的“丝路祥瑞”敦煌主题纪念券前,不少孩子用展柜旁的紫光灯对纪念券进行照射,就可以看到其中印刷的精美纹样。

  零距离体验非遗技艺

  在非遗馆,亲近敦煌艺术不止于一饱眼福,市民还可以走进非遗手作体验区,参与敦煌石粉彩绘技艺壁画临摹、景泰蓝制作技艺点蓝工艺体验,进一步深入了解丝路文化,感受敦煌图案设计之美。

  从线描到调制颜料,再到敷色绘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张先生与孩子一起在泥板上绘制出一幅精美的敦煌壁画作品。敦煌石粉彩绘技艺历史悠久,已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临摹体验课是一个让孩子了解敦煌文化特别好的机会。”张先生说,“看完展览后,孩子对敦煌文化非常感兴趣,临摹体验课刚好可以让他加深对壁画制作技艺的理解。”

  另一边,景泰蓝制作技艺点蓝工艺体验区也吸引了众多体验者。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制作技艺包括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珐琅釉料细致地填入铜丝空隙中,最终制作出古色古香的九色鹿景泰蓝圆盘作品。

  以文创助“燃”非遗国潮

  活态的敦煌文化,在守正创新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消费生活。在展馆B1层,一件件匠心美物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向人们展示了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的无限可能。

  步入“文创邮局”,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不仅有明信片、冰箱贴、盲盒、挂件等常设展相关的文创产品,还有敦煌壁画挖掘考古盲盒、敦煌系列永恒笔等带有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里还会增加更多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供游客挑选。

  在“文创邮局”前方,还摆放着一张长桌,上面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印章和印泥,其中有不少镇馆之宝的印章。游客纷纷挑选自己心仪的印章,小心翼翼地盖在文创盖章集上。每一次盖章都像是游客与展品的一次亲密接触,加强了他们与非遗的情感连接。“我的集章册已经盖了很多枚印章了,感觉沉甸甸的。”市民林女士说,她已在期盼着奔赴下一次文化艺术之约。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