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德惠市人民法院布海法庭顺利完成结算。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案借助使用了“AI小助手”。
这是一起2018年5月产生的借贷案,由于时间跨度长,并且案件涉及多年多笔资金借款及利息往来,需要分段识别时间及利率适用规则,分段计算利息并确定还款抵扣顺序。
“AI小助手”通过自动化法律规则匹配、精准数据计算和逻辑推理,将复杂案件传统需数小时的人工计算压缩至几秒,大幅提升司法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充分体现技术对法律实务的赋能价值。
“传统方式下,利息等资金结算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借助AI小助手,我们能快速精准完成结算,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为案件顺利解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法官朱立奇说。
从“人工计算”到“AI秒级响应”,自从引入“AI小助手”后,布海法庭实现了办案的质效双升。
自2024年9月起,德惠市人民法院布海法庭干警开始应用国产大数据模型辅助办案。“初期主要用于法律文书校验中的法条快速查询,例如通过指令‘查民法典相关法条’或‘检索误工费相关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AI模型可精准总结查询结果,效率较传统检索方式显著提升。”朱立奇说。
随着对大数据模型的深入使用及国产模型的迭代升级,布海法庭干警发现AI在逻辑推理、复杂法律数据分析及关键事实推理方面表现优异,能为法官提供多维度分析视角,辅助快速厘清案件脉络并优化解决方案。
为攻克复杂案件,布海法庭每周定期召开庭内研讨会,集思广益商讨解决方案。如今,“制度化研讨+AI辅助”模式已经成为布海法庭在复杂案件决策上实现的制度化与科技化创新。
在这是一起原告为70岁的农民,因骑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产生误工期,因其超过退休年龄,在当地村委会证明其平时可以从事农业劳动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适当给付其误工费的案件。
研讨会上,五位法官、干警各抒己见,对案件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讨论环节结束,进入AI辅助合议庭环节,书记员对案件信息隐名处理,按法答网标准提炼问题确保信息不泄露。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AI小助手”将案情材料都清晰地整理了出来,并提出法律依据、误工主张的关键条件、案件具体适用、参考案例与司法倾向等,为法官提供全面多维度视角,辅助法官研讨,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最终,经过综合表决形成决议,显著提升审判效率。
“我们设置研讨会的初衷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借助AI模型的全面性,结合AI建议做出合理决策,这就是‘人机合作’,大模型辅助的益处。”朱立奇说,随着“AI小助手”效率越来越高,复杂案件变得越来越透明,人工智能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与法官并肩作战,逐渐成为可靠的同行者。
“AI的应用定位逐渐从便捷工具转向复杂案件的决策支持,覆盖法律计算、类案分析及判决辅助等场景。”朱立奇说,AI大模型只要提示词、指令准确,其作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法条检索、司法解释的全面性以及指导案例匹配方面,为法官办案,尤其是偏远地区基层法院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资源均衡化价值。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
过去,透过数字法院建设,人们体验着司法服务的便利、高效。如今,透过人工智能同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基层法官的办案效能与质量有望持续提升,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