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嘉兴全力打造大视听产业发展高地

发布时间: 2025-09-24 17:04:00 来源: 嘉兴日报

  数字浪潮下,大视听产业正成为驱动文化产业升级、激活经济新动能的关键赛道。日前,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嘉兴市加快推进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9月23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解读政策核心、回应产业关切,并公布一系列落地举措,为嘉兴大视听产业未来三年的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线图”,彰显出这座城市抢占长三角大视听产业高地的决心。

  从产业基础来看,嘉兴已具备先发优势。近年来,嘉兴市大视听产业呈现“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双轨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视听相关产业总营收已达715.52亿元,规上企业数量突破262家,在视听制造、内容创作、文化服务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行动计划》锚定更高目标:到2027年,力争大视听产业规模跃升至千亿元级,建成1个国家级大视听类产业基地(园区)、2个省级重点基地(园区),培育50家视听领域省级重点企业——这一组量化指标,呼应了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

  科学的产业布局是前提。《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五极”差异化发展格局,这一布局并非简单的空间划分,而是基于各县(市、区)产业基础的精准定位,各展所长、协同互补,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生态。

  在重点区域建设上,南湖视听谷的先行探索尤为亮眼。2025年7月,项目一期已正式开园,不仅同步设立了首期规模2亿元的南湖大视听数字产业基金,为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活水”,还成立了南湖区微短剧版权服务中心,提前筑牢产业发展的“版权屏障”,开园时签约的一批优质创新项目更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加速产业资源集聚。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扩大产业“朋友圈”,嘉兴还计划于9月底举办大视听产业招商推介活动,重点邀请国内大视听领域的头部企业、知名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代表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会。

  推动大视听产业发展,终究要依靠优质内容与硬核技术双轮驱动。在内容生产领域,《行动计划》提出“IP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推、高校协同”的创作生态。针对当下火热的动漫游戏产业,嘉兴将聚焦古镇、潮韵、侠影等本土特色元素,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原创动漫IP矩阵,并依托电竞基地发展电竞赛事运营、数字内容制作等新业态,让“嘉兴故事”以更年轻的方式传播。

  在视听内容出海方面,嘉兴企业已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嘉兴将以微短剧出海计划为抓手,鼓励更多企业通过本土化叙事、国际化表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内容品牌。

  如果说内容是大视听产业的“灵魂”,那么视听制造就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骨架”。依托扎实的智能物联产业基础,嘉兴在视听制造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秀洲区的嘉兴某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8K全画幅电影镜头已应用于多部知名影片拍摄;同样落地秀洲的某智能公司,其数字人技术已渗透到政务、文旅、教育等多个领域。

  《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嘉兴将进一步壮大视听核心元器件制造业,聚焦芯片、显示器件、VR/AR光学元件等核心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同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推动生成式AI、智能审核等前沿技术落地,加快建设智能剪辑中心、虚拟数字人平台,让技术创新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产业要健康发展,还需完善的服务体系与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驾护航。在文化服务创新上,嘉兴正积极探索“大视听+”融合模式,分别在“大视听+文旅”“大视听+直播”等方面重点发力。比如开发“微短剧+古镇”沉浸式项目,进一步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计划引育头部直播电商平台,推动直播经济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针对视听产业普遍面临的盗版“痛点”,嘉兴近年来通过“昆仑”“剑网”“护航”等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盗版黑色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嘉兴还将探索“大视听+版权”新路径,打造长三角(嘉兴)版权交易中心,让版权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资产”。

  《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嘉兴大视听产业从“分散探索”进入“系统推进”的新阶段。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嘉兴有望在长三角大视听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为区域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嘉禾动能”。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