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滁州市南谯区:“三举措”打造乡村振兴共富样板

发布时间: 2025-10-26 16:41:00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以集体增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创新实施“共富工坊”建设行动,探索出一条组织赋能、村企联动、产才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打造“共富工坊”6家,带动近千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5万元,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村企协作新机制

  南谯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强、发展优的80余家企业与全区60个行政村结对共建。通过综合评估产业关联度与发展互补性,精准遴选具备产业基础和生产需求的企业参与“共富工坊”建设,形成了“组织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在施集镇井楠村,“茶韵楠山”共富工坊依托滁州市井楠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效盘活闲置农房、旧校舍等沉睡资源,探索出集休闲农业、精品民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集体经济模式。

  2024年,该企业实现经营收入超35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43万元。“我们不仅建工坊,更建课堂。”井楠村党总支副书记孙霈介绍,“通过开设‘茶艺共富课堂’‘乡村红色影视课堂’,既传授实用技能,又涵养文明乡风,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提升精神风貌。”

  整合资源要素,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秉持“借外力、强内力”的发展理念,南谯区着力打通资源要素流动堵点,推动组织力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乌衣镇双庙村曾面临土地零散、产业薄弱的发展困境。2022年,镇党委成功引进现代休闲农业项目,村党总支主动担当“领头雁”,仅用一个月便完成1000亩土地及水面流转,建成八湾现代农业示范园。2024年,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园区升级为八湾“共富工坊”,实行“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工坊科学划分稻虾共养、文旅休闲、精品果蔬三大功能片区,实行统一规划、分片经营。

  目前长期用工50余人,季节性用工达300人次,农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较2019年增长近7倍,实现了从“薄弱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蝶变。这一转变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基层党组织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胜势的生动实践。

  注重内外兼修,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力量

  南谯区坚持“外引”与“内育”并重,将“共富工坊”同步打造为人才培养的“练兵场”和“孵化器”。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资源,联合区直单位、乡镇选派33名熟悉“三农”工作的骨干讲师,在工坊一线建设“共富学堂”3个,把生产车间、种植基地变为开放式教学课堂,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黄泥岗镇唐庄村以打造稻米全产业链为核心,建成集育秧、仓储、加工、烘干、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粒粒香”共富工坊。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川坝组示范区建成智能化育秧大棚,年培育优质秧苗12万盘,满足8000余亩稻田用苗需求,有效服务本地及周边农户。同时,“粒粒香”工坊被赋予“共富学堂”功能,围绕循环农业、绿色种植、品牌营销等主题开展实景教学,累计接待党员群众近100人次,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训样本。(张放)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