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刚摘的豌豆尖,8块8一斤,看哈好嫩嘛!”10月23日,恰逢霜降。一大早,成都市青羊区菜园地生鲜超市,老板站在板凳上一吆喝,买菜的居民便纷纷围上去挑选。不一会儿,摊位上嫩绿的豌豆尖就被挑走了一半。
作为四川人的“心头爱”,豌豆尖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时令美食。据海吉星·成都市场统计数据,去年成都豌豆尖销量为4414吨,其中,11月、12月及次年1月三个月的销量达3241.54吨,占全年总销量的73%。
今年的豌豆尖已正式上市,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农贸市场、豌豆尖种植基地,了解今年的市场情况。
单价在8元到15元不等
市场供需较为平稳
在金沙农贸市场,记者发现,豌豆尖已被摆在摊位的显眼位置,叶片挂满细小露珠。“才上市两三天,10块钱一斤。最近早晚来买都是这个价哈,不得降。”固定摊主刘老板介绍,他还有二次处理过的豌豆尖,买回去过了水能直接吃,卖15元一斤。
菜园地生鲜超市老板告诉记者,她家的豌豆尖卖8.8元一斤,每天从批发市场进货,基本能卖完。“刚上市价格和去年差不多,下个月就是高峰,会便宜些。”
记者随后来到金牛区白马寺市场。“豌豆尖9元一斤。”商家称,当前,市场销售的豌豆尖主要来自云南和成都周边。本地的较为细小,外地的则略微粗壮。
就成都来看,豌豆尖主要产地在崇州、金堂、青白江、彭州等地。
金堂有3000亩的豌豆尖种植面积。在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社区,记者见到了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开迅,他正在地里“掐尖尖”。“这几天刚上市,供不应求,批发价可以卖到5元一斤。”段开迅说,一般是10—15天摘一茬,前天才刚摘了第一批,出货量1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内销售的豌豆尖大部分来自双流区的海吉星·成都市场。“由于刚刚上市,批发市场的豌豆尖销量还不大,每天销量在10吨左右。批发价在带筐每斤5—6元左右浮动,和去年价格差不多。”市场管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供需较为平稳,下个月起预计就是销售高峰,日销量可达30吨。
受雨水和温度影响
今年采摘时间偏早
“今年豌豆尖采摘时间偏早,是因为雨水多、水分足,9月、10月的气温也不是特别冷。豌豆苗10天就长起来了。”段开迅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水情监测器介绍,今年到目前的本地降雨量已达304毫米,去年同期只有200毫米,降雨和适宜的地温,促进了豌豆尖的生长。
“豌豆尖一般9月种植,今年9月雨水多,对像金堂这样有二台土的坡地来说就比较有利,但是对平坝地区的种植户,雨水较多会导致豌豆苗泡烂,影响豌豆尖的产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豆类品种资源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项超解释。
“每年11月、12月,次年1月,是吃豌豆尖的旺季。”段开迅说,头茬豌豆尖较嫩,第三茬,也就是11月份采摘的味道最好。因为豌豆尖更粗、味道更浓郁。“秋冬季家里就离不开豌豆尖,煮面、煮酥肉汤丢一把进去,烫火锅、煮羊肉汤都很好吃。”记者在市场随机采访时,市民你一言我一语,满是对豌豆尖的喜爱。
采访中,项超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已培育出无须豆尖系列品种,吃起来无渣,核心优势就是省人工、耐寒、保冬供,目前在德阳广汉已有种植,正陆续向市场推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