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皮影戏里的国际“对话”

发布时间: 2024-05-15 10:03: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广州图书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演出在这里上演。来自土耳其的卡拉格兹皮影戏与来自广东的陆丰皮影戏展开了一场跨越近6000公里的非遗“对话”。这是土耳其国家剧院在中国大陆的首场公众演出,也是其第一次与中国剧团同台献艺。

  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和中国皮影戏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演出中,土耳其特拉布宗国家剧院团队表演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卡拉格兹皮影戏,演绎了寓言剧《神灯》。在土耳其皮影戏中,“卡拉格兹”是剧情的核心人物,也是土耳其皮影戏的别称。陆丰皮影是中国三大影系“潮州影”的唯一遗存,广东省国有专业皮影戏剧团陆丰市皮影剧团表演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寓言剧《鸡斗》。该剧的舞美运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体现了中国画的特色。

  “当观看土耳其艺术家演出时,起初担心外语台词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障碍,但是,当听到观众的欢声笑语时,我知道我的担心多余了。”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总监陈培扬表示,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生动、幽默,尽管语言不通,却能让人尤其是小朋友看懂,这就是皮影的魅力所在,艺术无国界。

  广州图书馆专题服务部副主任詹田介绍,广州图书馆自2013年起,依托“环球之旅”项目,与友好城市图书馆、驻穗领事馆等机构开展了47个系列近400场多元文化活动,与土耳其驻广州总领事馆曾合作开展“中国—土耳其:丝路上的重逢”等文化活动。此次合作是双方在非遗传承保护领域的首次尝试,希望发挥广州图书馆“公共外交平台”功能,为本地非遗创造更多和世界对话的机会。

  “尽管地理距离遥远,但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往来,两国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传统,皮影戏就是其中之一。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深受包括儿童在内的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喜爱。同样,土耳其皮影戏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重要文化元素,是老少咸宜的娱乐媒介。”土耳其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卡安·巴什阔特表示,此次活动是一个既让孩子们高兴又加强文化联系的机会,同时为土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贡献。

  在演出的同时,两地剧团还共同开展了“皮影工作坊”。在皮影师的指导下,读者分组完成绘图、上色、裁形、拼接等步骤,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土耳其和陆丰皮影人偶,并通过人偶角色互动,现场上演中国和土耳其的皮影“对手戏”。活动开展仅几天,就吸引了超过千名读者参与,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亲子家庭,很多小朋友甚至是第一次接触皮影戏。“作为世界级的非遗项目,皮影戏首先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特别是被下一代看到,这也是非遗传承的意义所在。”詹田说。

  广州图书馆同期展出了由土耳其文化旅游部和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收藏的皮影影身20余件,包括土耳其剧目中的主角卡拉格兹、哈西瓦特以及经常出现的小贩、乐手、舞者等角色形象,还有陆丰传统剧目《游春》《龟与鹤》《哭塔》中的杜丽娘、鹤、梦蛟和龙的角色形象。观众不仅可以观看皮影剧目视频,还可以利用现场的简易小舞台装置,体验“耍”皮影。“我们领略到同一种艺术在不同国家的多元表达,看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面貌。特别是在演出结尾,双方的非遗传承人一起即兴表演,猪八戒和卡拉格兹惺惺相惜,让我们深受感动。”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部长董帅表示,传统艺术增进了两国民众的情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

  读者冯先生说:“土耳其皮影戏的舞台比较简约,但故事情节丰富,有一定的主旨寓意;陆丰皮影戏的影人、舞台搭景制作精美,但剧情比较简单。可以在同一时空看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很有意思。”

  作为世界级的非遗项目,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昔日曾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在各国间传播。参与此次演出的中国和土耳其剧团均来自沿海城市,活动主办方希望以海为媒,通过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共同讲好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互鉴故事。(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本文图片由广州图书馆提供)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