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同时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方式,使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呈现出新局面。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说,“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
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看望并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与干部群众促膝相坐,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习近平总书记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为群众带去鼓励、希望,更带去扶贫的好政策,动员起大批扶贫力量。几年来,这些群众所在的村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倍增长,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村民们的存款越来越多了,很多实现了整村脱贫。而这些,只是脱贫事业成就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重大历史性成就。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占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全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亿多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每年都保持减贫1200万人以上。另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表示,预计到2019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为确保精准帮扶到村到人,全国已累计派出43.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派出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广大扶贫干部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积极带领帮助群众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用辛勤汗水浇灌出一张张漂亮的脱贫成绩单。
贫困人群如何脱贫?办法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今我们看到,依靠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脱贫政策,村民们的人均收入大幅上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大家搬得出,还能稳得住、能致富;生态补偿让不少贫困户成为生态护林员,使贫困家庭有了稳定增收;贫困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能接受良好教育让彻底斩断穷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可能;社会兜底通过保障性扶贫措施,更加筑牢了民生保障底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包括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力量,都踊跃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蕴含其中的力量,正在迅速汇聚。
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7亿多,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标志着我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相信有了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一鼓作气、攻坚拔寨的决心,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国西藏网 文/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