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指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86亿,较2018年底增长1114万,占网民整体的80.3%;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60 亿,较2018年底增长734万,占手机网民的78.0%。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更好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影响公众、反映民意的作用,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以法律手段规制网络空间
网络内容生产与分发的专业化、多元化、技术化、智能化带来海量信息流,给网络内容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法律,自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正轨,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的空间被大大挤压。201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划出红线。
此外,为有效解决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关部门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对互联网社交平台群组中群主的责任进行了明确;《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网站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以主流文化主导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着力用主流思想、主流舆论、主流价值、主流文化主导网络空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主平台、主渠道作用,打造传播矩阵、建设数据平台、创新方式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持续壮大网上正面舆论强势。适应互联网交互性、网络化传播的重要特征,加快主力军向主战场转移步伐,依托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互联网思维,走出将正面宣传内容简单进行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提升主动设置现象级话题的能力,着力打造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热点、网络现象,使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靠自律意识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用户是网络内容生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网民的素质和行为对网络内容的生产者、网络平台的运营者、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网络平台运营者通过上网规则、平台约定、入网须知、技术限制等方式引导网民增强责任自负意识、依法上网意识、文明上网意识、个人隐私意识、网络安全与风险意识等,让每位用户都能够加强网络行为自律,从而促进网络空间生态良好。
网络道德作为网络活动主体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担当,已成为网民个体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人们都要在复杂的网络关系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并对其过失及不良后果承担责任。为此,作为网民就必须要注重维护网络的公共道德,加强自律、接受他律。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网治网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一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路径和根本遵循。(中国西藏网文/孙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