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纲要》强调,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新时代,人们对“爱国”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也更具时代性,更接地气,形式也更加多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事情。
紧扣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994年8月,党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兴起热潮。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迫切需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战略谋划,作出全面部署。在互联网时代也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多的新理念、新方法,特别是应把“互联网时代”视为新时代的题中之意,根据互联网时代特点而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创新,需要有明确而高超的“网络意识”。
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把握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主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提升网民素质,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网络空间不仅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和主阵地。如今,也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网民拥有在网络中自由表达爱国情感的权利。互联网应该成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新空间。
互联网时代,网民动动手指便可以在网络中留言发帖,精彩纷呈话爱国,在各种传播平台表达和分享信息,让互联网掀起爱国新风尚。在使用网络的同时,网民也应做到知网、懂网,并善于用网,提升网络素养,共享网络文明。比如,在网络上传播爱国思想与情绪时,运用文明网络用语会传递更多正能量,理性表达,避免粗俗语言引起网络“愤青”盲目跟风,造成不良影响。还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
创新传媒宣传手段,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互联网时代,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借助多种网络传播形式。《纲要》中提到,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
如上所说,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推出精品力作,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多彩多姿的网络世界之中,引导人们的“爱国主义”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新时代,让我们以《纲要》为指引,在网络中宣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汇聚传播网络正能量,真正让网络空间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阵地。(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