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巴宜区团委立足“三个聚焦”——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5-13 10:40:00 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巴宜区团委联合西藏农牧学院举办“思辨青春 强国有我”辩论赛。


图为巴宜区团委举行青春读书会。


图为“莞宜情·山海行”莞宜各族青年互访交流活动中,东莞、巴宜两地青少年共同种下团结之树。

  图为冬令营活动中,东莞、巴宜两地青少年一同了解中医药文化。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巴宜区团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改进团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抓手,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模式,促进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走深走实。

  聚焦“品牌创建”,推进“莞宜石榴籽”援藏项目

  巴宜区发挥援藏优势,积极与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对接,开展“莞宜情·山海行”莞宜各族青年互访交流活动。在寒假、暑假期间,组织东莞、巴宜两地青少年开展互访交流,2024年已成功举办1期冬令营活动,覆盖两地青少年200余名。

  同时,巴宜区以援藏规划为依托、以援藏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莞宜对口支援共建共融、共进共赢,努力打造莞宜两地团委共建品牌,通过开展共建活动,加强两地团组织联系帮扶,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

  此外,巴宜区还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间联谊共建,依托“三下乡”实践活动,每年邀请区外结对学校大学生赴巴宜区开展“莞宜石榴籽”成长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进教育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期。

  聚焦“实践体验”,开发“同伴教育”课堂

  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巴宜区着眼青少年成长成才,为中小学生开设“户外课堂”,挂牌4个青少年课外实践教育基地。

  同时,巴宜区在同龄段学生中选优配强21名“红领巾”讲解员,依托巴宜区委“红旗颂”联展馆,向同班同学、同龄段学生宣讲展馆内容,以同频学习方式让知识快速在中小学生之间传播开来。

  目前,巴宜区中小学与东莞中小学校积极对接,与9所东莞中小学校组成结对学校,3000余名青少年结成学习对子,通过书写寄语传达友谊,拓宽交流形式,组织莞宜两地学校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视频互动交流,通过共上一堂课,体验两地文化的不同。

  此外,巴宜区还汇集了36名不同领域优秀青年,组建首支青年讲师团,围绕青年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发15个宣讲专题。以青年视角呼应青年心声,对机关青年团员干部、社区青年团员、外来务工青年等进行分类施策宣讲,针对性解答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存在的焦虑,为青年提供解决方案。

  聚焦“阵地引领”,发挥“青年之家”作用

  依托巴宜区6个“红色驿站”,按照“一驿站一特色”要求,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建设不同主题“青年之家”。目前,建设完成3个主题“青年之家”,以就业创业主题“青年之家”为总站,辐射管理整个巴宜区6个“青年之家”。

  巴宜区主动对接工布印象商圈,协调拓展“青年之家”阵地,增设1处活动场所,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和团属活动场所结对共建。优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青年之家”团支部、“红色驿站”团工委,实现对城区6个社区团员青年管理服务全覆盖。

  同时,巴宜区充实工作力量,组建实践服务团队,广泛吸纳“双报到”团员、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20余名青年到“青年之家”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设立“青年之家”实践岗位3个,引领团员青年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并根据不同主题“青年之家”特点,围绕地方党委中心任务和各族青年需求,定期开展“读书学习沙龙、巴宜青年说、青春解压会、思政辩论赛”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30余场次。在此基础上,巴宜区不断总结活动经验,完善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逐步形成了一批在区内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特色活动,引领社会新风尚,引导巴宜青年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