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村搞旅游都是‘各吹各的号’,游客来了不知道该去哪家,现在联村党委统一规划,我们措巴村的民宿生意比去年好很多。”初秋的沃卡温泉景区暖意融融,桑日县增期乡措巴村村民扎西罗布一边忙着收拾客房,一边向记者算起增收账。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桑日县通过联村党委推动乡村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桑日县,单村发展曾面临“空间窄、产业散”的困境。增期乡雪巴村凭借沃卡温泉资源,早在2018年就建成生态休闲度假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而相邻的措巴、卡乃、支巴三村却因缺乏资源和思路,集体经济常年徘徊在20万元以下。“看着雪巴村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急得慌,却没门路。”卡乃村党总支书记强巴格桑坦言。
转机出现在2023年6月。桑日县以“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为原则,成立增期乡沃卡温泉旅游产业联村党委,将雪巴村的资源优势与周边三村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整合起来。联村党委书记由雪巴村党总支书记巴珠担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四个村的党员开展“头脑风暴”,制定统一的景区运营方案。“我们取消了各村各自为主的售票点,推出‘温泉+民宿+民俗体验’套票,还联合培训了多名村民成为讲解员和服务员。”巴珠说。
如今走进沃卡温泉景区,统一的导览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让人眼前一亮。支巴村村民卓嘎原本在家待业,经过联村党委组织的技能培训后,成为景区民俗表演队一员,每月能获得不菲的收入。“现在不仅有工资,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卓嘎的脸上满是笑容。
据统计,2024年,四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8%,其中支巴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50万元,沃卡温泉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果说温泉经济是桑日县联村发展的先手棋,那么高原葡萄产业则是其打造的另一张“共富牌”。在桑日镇塔木村,一片海拔3500米的葡萄种植基地格外引人注目。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人员现场审核,桑日县被认证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威代尔葡萄种植基地”。
“2011年,葡萄开始试种时只有15亩,现在我们联合周边4个村发展到近万亩,成了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塔木村党总支书记格桑巴珠自豪地说。
为了解决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技术共享、市场销售等难题,2023年11月,桑日县跨乡镇成立高原特色葡萄产业联村党委,将桑日镇塔木村与奴卡社区、洛村及绒乡扎巴村、吉荣村联结成大联盟,着力打破地域限制,统一协调,进行要素互补,实现抱团发展,成功打造出特色葡萄小镇。
几年下来,高原特色葡萄产业联村党委累计用工人数达9万人次,群众务工增收1000余万元,辐射带动5个涉及葡萄种植的村集体经济增收1200余万元。小葡萄酿就甜蜜致富果,串起乡村振兴大梦想。“以前种青稞一年收入就够个温饱,现在种葡萄挣得更多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扎巴村村民边巴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桑日县通过2个联村党委,让9个联建村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兴。2024年,9个联建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1070万元,带动29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500余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联村党委运行机制,让更多村子加入抱团发展的队伍,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桑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巴桑旺杰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