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江河源头的追光者米福堂(一)追随九世班禅 寻觅江河源

发布时间: 2025-10-09 09:2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米福堂(1906—1976),出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其一生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定地追求光明与进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几乎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为米福堂1953年10月当选曲麻莱县第一任县长时的留影 

  1924年一个夏夜,昏暗的月光透过翻滚的阴云笼罩着茫茫大洋,英国“曼图亚”号邮轮从印度加尔各答出发,缓缓向东航行。甲板上,一位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年轻僧人静静地站立,眉头紧锁,神情沉重。他无视周围外国人投来的异样目光,长时间凝望东方,忧虑深深刻在他那略显忧伤与疲惫的脸上。心中佛在何处?未来的路又在何方?他对自己的民族、雪域的家乡以及个人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仿佛四周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 

  辗转万里,追随恩师 

  这位年轻人叫米玛才仁,是一位来自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僧人。1906年,米玛才仁出生于日喀则谢通门县塔定乡喀如村,彼时家境殷实,父母是村里备受敬重的忠厚农民。家中兄弟姐妹十二人,个个聪慧且积极上进。米玛才仁排行第四,尤为沉稳好学。9岁时,米玛才仁前往扎什伦布寺成为一名小沙弥,并取法名索朗旺扎。米玛才仁天资聪慧且勤奋刻苦,在经师的悉心教诲下,其藏文水平与佛学修为日渐精进,很快便引起了扎什伦布寺拉让(班禅府邸)却本堪布(高级侍从司祭官)旺堆诺布的关注,其将米玛才仁收于门下悉心培养。13岁时,经旺堆诺布引荐,米玛才仁正式拜见了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并被收为身边侍从,悉心教导。自此,米玛才仁开启了毕生追随班禅大师的历程。 

  1923年,在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以及西藏错综复杂的政教关系影响下,九世班禅于当年11月从扎什伦布寺秘密出走,前往内地。11月18日,索本堪布罗桑坚赞、却本堪布旺堆诺布等四大堪布又带领100多名僧人和仆役向西追赶九世班禅。5天后,两支队伍汇合。为躲避追兵搜捕,他们急行穿越羌塘无人区,历经千难万险,直至1924年3月,抵达甘肃省最西的安西县(现瓜州县),受到当时中央政府的隆重迎接。 

  旺堆诺布离开时,将德庆颇章(班禅府邸)托付给米玛才仁看管。但随着九世班禅的离去,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派来的基巧(地方总管)对扎寺肆意干预、欺压盘剥。19岁的米玛才仁内心苦闷,日夜思念九世班禅大师与旺堆恩师。1924年春,米玛才仁与九世班禅的随员夏松那霍、德钦夏多等人商议后,预计班禅应已抵达祖国内地,遂决定向南出走,从加尔各答乘船前往内地追随九世班禅大师。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清晨,米玛才仁带着最小的弟弟白玛,与几位伙伴悄悄离开了扎什伦布寺。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纵穿印度次大陆,最终在加尔各答登上了开往上海的邮轮。 

  轮船上,西洋人趾高气扬、花天酒地,而贫苦百姓则蜷缩在船舱的角落艰难度日。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米玛才仁而言,眼前的悲惨景象不断冲击着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其哀伤与忧虑日益深沉,对其一生的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月后,米玛才仁和几位伙伴终于踏上了上海外滩的码头。一行人举目无亲,所幸他们很快在市郊找到一座佛寺暂时安顿下来,一边念经化缘,一边四处打听班禅的下落。由于语言不通、信息不畅,直至1925年2月的一天,他们从收音机里听到九世班禅大师在太原发表《班禅致善后会议消弭战祸实行五族共和意见书》,呼吁“弭止时起时伏之地方战争”“五族人民同心合力如弟兄、如手足,自相捍卫、自相保护”,犹如在黑暗中见到一缕曙光,立即动身北上。 

  时值军阀混战,道路艰险,待他们抵达太原,才得知班禅已前往北京,后又南下浙、沪传法,宣扬五族共和。米玛才仁在五台山得知班禅将前往内蒙古的消息,遂继续北上,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札萨克图庙等候。怎奈班禅又前往东北,而其恩师旺堆诺布也已于1926年9月奉命前往西宁,筹建班禅驻青海办公处。旺堆诺布留话给米玛才仁,让他速来青海帮忙。于是米玛才仁带着弟弟白玛向西出发。 

  1926年底,米玛才仁终于在西宁宏觉寺见到了旺堆诺布。旺堆诺布看着这位赤诚丹心的年轻人,内心极为激动,立即安排米玛才仁担任自己的管家,并安排他到四世嘉木样在塔尔寺的府邸借住,负责办公处筹建与塔尔寺的联络工作。 

  数年间的艰难历程使米玛才仁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现出精明果断的卓越才能,他所管理的办公处筹建内外事务皆妥善到位,得到旺堆诺布的进一步信任与重用。自抵达上海起,米玛才仁便开始留意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几年间又学习了一些蒙古语,这使他在各族杂居的青海如鱼得水。 


图为西藏班禅驻青办公处,1928年4月在西宁成立 

  1928年4月23日,西藏班禅驻青办公处正式成立,就任办公处第一任处长的旺堆诺布与劳苦功高的米玛才仁的关系愈发密切起来。米玛才仁每日奔波于西宁与塔尔寺两地,无暇念佛诵经,索性还俗。此后数年,尽管米玛才仁未能在班禅身边,但通过办公处来往电文与广播,仍能时常得知班禅的消息。九世班禅长时间在内蒙古地区向各族信众传法,通过法会发表《一致团结保全领土》演讲,宣扬五族团结、保家卫国的理念,每次都令米玛才仁激动不已,更加坚定了他一生追随班禅大师、为国为民的信仰。 

  不畏荆棘,奔走江河源头 

  1929年,米玛才仁因生活琐事与塔尔寺嘉木样府邸管家产生龃龉。为规避更大纠纷,并为九世班禅日后返藏预作准备,旺堆诺布将米玛才仁调往班禅行辕,负责管理香日德德庆颇章。于此唐蕃古道千年要冲,米玛才仁卓越的行政与管理才能得以彰显,渐获地方政教各界赞誉。 

  筹备九世班禅返藏乃香日德班禅行辕当时要务。经香日德入藏,必取道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该区域分布有长江七渡口等众多入藏要津。1921年后,为避战乱灾祸,自青南果洛、川西德格等地陆续迁徙至此的九个藏族大小部落游牧于此。其中,头人昂周所辖布久红柯部落规模最大,故诸部也统称布久九族。布久昂周不堪忍受军阀的残酷镇压,率部西迁,曾于香日德、巴隆一带游牧五至六年,其间颇受香日德班禅行辕照拂。米玛才仁至行辕履职不久,长于交际的昂周即察觉他实属难得之才,遂常邀其相助,并屡请至家中做客,终至二人盟誓结为金兰之交。1930年后,布久红柯部落日益壮大,势力范围渐次扩展,东抵花石峡(黄河沿),西达可可西里。作为总头人,布久昂周亟需得力助手,故有意延揽米玛才仁于部落效力。时值昂周次女布莎琼莱待字闺中,而米玛才仁适逢短暂婚姻结束。遂于1931年夏,米玛才仁入赘昂周家,与布莎琼莱成婚,正式成为布久部落成员。长子旺斗昂布出生后,米玛才仁携妻儿与昂周分户另居,始营独立生计。此后,布久昂周仍倚重米玛才仁,部落要务常请其筹谋献策,甚或委其全权处置,布久九族大小头人及部众渐次认可并服从米玛才仁的管束与权威。 

  米玛才仁虽已辞去旺堆诺布管家职务,与旺堆仍维系着良好师友之谊。出于对班禅的崇敬与热爱,米玛才仁始终竭力支持香日德德庆颇章建设,为促成九世班禅早日返藏而勤勉工作。班禅堪布会议厅亦始终视米玛才仁为九世班禅近侍人员。 

  
图为1935年九世班禅命米玛才仁返回香日德时赠予的班钦夏擦(意为亲手制作的擦擦),由扎什伦布寺特制,现留存稀少 

  1935年5月11日晨,九世班禅一行飞抵西宁。在盛大的军政要员及僧俗民众欢迎队列中,早已抵达西宁的米玛才仁终得觐见阔别十二载的九世班禅,心潮澎湃,情难自禁,潸然泪下。5月14日,九世班禅驾临塔尔寺。17日,适逢萨嘎达瓦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九世班禅于讲经开示中,宣示将取道青海返藏,团结全藏僧俗各界共赴国难之决心。随后,命旺堆诺布、米玛才仁等人经营好香日德经玉树入藏沿途驿站,为尽快实现返藏目标预作准备。米玛才仁返抵香日德及布久部落后,即刻加紧推进班禅返藏所需之物资、人员等各项筹备事宜。 

  同年6月,九世班禅派遣丁杰活佛率随从五十余人赴玉树等地宣扬全民抗战宏旨。米玛才仁积极协助,于各处散发汉藏合璧之《告青康藏僧俗民众书》,呼吁精诚团结,巩固边疆,一致抗日。1936年春,为便于宣达国民政府德意并联络青、康、藏地方,九世班禅领导之西陲宣化使公署决定在玉树设立“青康藏三边办公处”。米玛才仁凭借其在该地区的广泛影响力,全力支持该办公处的建设与运作,使其迅速于江河源头扎根立足。 

  是年9月,宣化使公署宣传处长旺堆诺布率一部士兵抵达玉树。米玛才仁得见恩师,获悉九世班禅已于月圆之时(8月31日)自甘南拉卜楞寺启程,正向玉树进发。12月初,米玛才仁与玉树政教界代表赶赴石渠色须寺迎候。12月26日,九世班禅一行在其护送下安全抵达玉树结古,驻锡结古寺嘉那颇章。 

  此后一年间,九世班禅返藏诸事虽已筹备就绪,然屡遭帝国主义势力横加干涉阻挠,加之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出尔反尔,行期遂被无限期延宕。米玛才仁于班禅及随行身处困厄之际,竭尽所能提供协助,其工作获班禅堪布会议厅嘉许。1937年,九世班禅任命米玛才仁为堪布会议厅四品官员,并赠予象牙雕胜乐金刚一尊及布擦(布料)一匹以示褒奖。时值米玛才仁与布莎琼莱的幼子才仁多杰被称多县尕藏寺与称多县休麻寺争相寻访为本寺活佛转世灵童,米玛才仁唯有恳请班禅裁定。最终,九世班禅经打卦认定为休麻寺岭拉·益希慈成大师之转世灵童,并亲自主持坐床仪式。 


图为九世班禅在玉树接受僧俗信众朝拜(1937年)

  此时虽国运不昌、阻力重重,九世班禅大师在国民政府支持下,仍在坚持返藏的各项努力。1937年8月,大师离结古南行至龙西寺,西藏已然在望,却再次遭到帝国主义及地方敌对势力百般阻挠,只得于10月初撤回结古。大师报国夙愿经年未酬,忧劳成疾,卧床不起。米玛才仁等每日悉心照料,虔诚祈祷,然大师病情日笃。病榻之上,班禅强忍病痛,每日仍令米玛才仁探询自七七事变以来之战况进展,垂询“我军胜利如何”。岁末将至,大师自知时日无多,复向前线捐资五万元以振抗战军民斗志。米玛才仁与行辕全体人员皆为大师“忧国之切、谋国之忠”所感,含泪集资三千余元用于抗战救国,此举令国人肃然起敬。12月1日凌晨,班禅大师召集全体僚属,于弥留之际口授遗嘱,谆谆勉励:“最后望吾藏官民僧俗,本中央五族建国精神,努力汉藏和好,札萨喇嘛及各堪布,尤宜善继余志,以促实现。”并特嘱米玛才仁等负责物资人员妥善保管宣化使公署数千条枪械,除少量留作行辕自卫之用,“其余献与中央,共济国难”。2时,大师圆寂,化归涅槃。噩耗传出,举国震悼,山河同悲。12月下旬,米玛才仁随行辕人员护送大师灵榇前往甘孜。沿途白雪覆野,江河呜咽,米玛才仁悲痛欲绝,暗立誓言,必将秉承大师爱国救民之遗志,至死不渝。(中国西藏网 文/程颐工)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