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滇藏行日记】教育,是源源不断的希望

发布时间: 2024-04-16 19:0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时深刻指出,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前不久,我们滇藏行采访组深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左贡县采访期间,围绕教育发展,与每一位受访者深入交流。同时,走进芒康县盐井中学,与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访谈,对西藏教育发展以及普通人的教育观有了更为具体、直接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我们家的葡萄酒酿造,能够完成从小作坊到公司化的升级,再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就是因为我和哥哥接受了教育。”

  曲措是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芒康,她是家喻户晓的名人。除了长得漂亮,曲措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人人听了都会竖起大拇指。2010年大学毕业后,曲措考上了公务员。2014年,为了将家乡的葡萄酒推广出去,她选择辞职,回到家族葡萄酒企业发展。“现在,我们公司有藏族、汉族、纳西族、彝族、景颇族、白族、满族、傈僳族8个民族34名长期员工,还有很多临时用工,周边的村民都喜欢来我们这里上班。我们的酒也卖得非常好,年收益达到1700余万。”

  MTXX_MH20240416_173648733
图为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葡萄园 摄影:闫洁

  在曲措看来,如今的成功都要归功于自己和哥哥接受了教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哥哥因为接受了教育,去外面看过之后,觉得家里酿酒的小作坊肯定走不长远,于是决定将专业的酿酒技术请进来,2009年创办了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我自己因为接受了教育,才能走出去多看多学,进而思想上有了很大改变,格局也逐步打开了,在公司管理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升级。”

  曲措说,她平时喜欢读人物传记,常常很受启发,会思考如何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如何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如何更好回馈社会。几年前,隔壁村一名学生家里有困难找到了她和哥哥,从此,她成为了这名学生的第二家长,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现在,小姑娘在首都师范大学读大二。“当时她高考填报志愿,也征求了我的意见。去年我去北京大学参加乡村振兴与中国风土葡萄酒产业论坛的时候,约她一起吃饭聊天,感觉她的整个人生、世界都变了。也真切感受到,我们做这样的事情,意义太大了。”曲措说着,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不停重复“教育真的可以改变人” “知识真的改变命运”。

  “现在即使是卡卡沟沟里的人,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盐井中学旁边,很多家长租了房子在陪读,这样的叫半寄宿,孩子平时一日三餐在学校吃,下午放学后回到家长身边。我的女儿也是这样,早上送去学校,下午接回来。有的孩子家里太远,或者有其他困难,就是完全寄宿,再难也要读书。”曲措介绍说,现在西藏实行15年免费教育,孩子上学基本不需要家里花钱。但公司仍然成立了“达美拥”励志奖学金,每年为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让他们学得更安心。达美拥是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品牌,取自孕育公司产区葡萄的雪水之源——达美拥雪山。曲珍说,饮水思源,要懂得感恩、回馈。

  “2022年,我们把侄女,哥哥的女儿,送到新西兰去学葡萄酒酿造,希望她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打开眼界,学成回来接着做我们的葡萄酒”。曲措认为,父亲是家族葡萄酒酿造第一代,哥哥是第二代,她是第三代,侄女将来就是第四代。   

  “住校挺好的,学校有校规,老师来管教,比父母教育得好,还能学会自力更生”。

  来到芒康县盐井中学,沿逆时针方向第一站是篮球场。下午两点多的球场,可谓是热火朝天,同学们在球场上肆意奔跑、跳跃、呼喊,挥洒汗水、拼搏力量。那一刻,时光倒流,我们也似乎回到了青春年华,回到了曾经培养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勇敢、见证我们成长奋斗的校园。

  MTXX_MH20240415_082459760
图为盐井中学球场上,学生们正在打球 摄影:闫洁

  往里走,道路两旁的栏杆上,晾晒着许多校服、鞋子。走近仔细看,都刷洗得干干净净。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要能干。

  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大半学生在上自习,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陆续有同学进来,教室差不多坐满了。我们在一名正在背英语单词的女同学旁边坐下来,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她叫曲珍,家住朱巴龙乡,距离学校7个小时车程,因此选择寄宿学校。曲珍家里有一个哥哥,身体不太好,日常需要妈妈照顾,姐姐招了女婿上门,俩人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自己想读书,家里人也都说,不论多困难,都要支持她读书,将来走出去。 问她哪门课程学得最好,她自信地回答,都学得不错,相比的话,语文稍微弱一点。原来她是班上第一名。至于将来想做什么,她说自己空间想象能力不错,想做设计,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学好每一门课程,才有机会实现梦想。

  MTXX_MH20240415_170213150
图为周日盐井中学一间教室里,同学们自发来上自习 摄影:闫洁

  见同学们有的在背英语单词,有的在学藏语文,我们一行三人正好会英语、藏语、德语,于是分别和他们沟通学习心得。大家好奇地睁大眼睛,似羡慕,也似憧憬。如果不是还要赶去左贡县,真想跟她们多交流一阵子。

  左贡县退休养路护路工人怕根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高亢。怕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赞美318国道是金路银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交流和发展,作为养路工人,自己也获得了养家糊口的工资。如今,三个孙子都已长大,老大和老二分别上初三、初二,老三读六年级。因为儿子儿媳平日里工作忙,三个孩子都在学校寄宿。“住校挺好的,省了很多事,学校有校规,老师来管教,我觉得比父母管得要好,在家沉迷手机,在学校还学会了自力更生”。怕根说。

  “家里有一个孩子,就支持一个孩子上学。有两个孩子,就支持两个孩子上学。”

  从左贡县开车大约俩小时,下318国道,经过一段盘旋曲折、有惊无险的乡路,我们来到了坐落在怒江峡谷深处的东坝乡。乡党委副书记登增旺堆向我们介绍,东坝乡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据说过去乡里有五六家大马帮,奔波在茶马古道上,东到康定、大理,西到拉萨,甚至亚东等地,从事长途贩运。马帮商贸的兴盛、物资的集散中转,也带来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思想的开放。

  MTXX_MH20240415_082400067
图为东坝民居 摄影:闫洁

  岁月如歌,“茶马古道”曾经生机勃勃的图景,也唱进了如今我们所见的东坝民居。泽登郎加家的房子,乍一看去,有四五层楼房高,进去参观,其实只有三层。泽登郎加说,以前马帮修建房屋的时候,一层用来养马,层高较高,祖祖辈辈就传承了下来。“作为马帮后代,东坝人先天有走南闯北的经商传统,日子算是富裕,赚来的钱首先用来盖房子,在上一辈修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盖翻修,有的房子盖了甚至几代人。”

  看到二楼客厅正在玩耍的小孩,大概两岁多,我们问泽登郎加,世世代代这么修房子,将来孩子长大,也是希望他继承祖业,呆在东坝,继续修建、翻新家里的房子吗?泽登郎加笑了,认真地说,“那是以前,现在的家长,相比盖房子,更看重小孩教育,有一个孩子,就支持一个孩子上学。有两个孩子,就支持两个孩子上学。这样他们以后才能去看外面的世界,才能走得更远,我们做父母的也安心。”

  见我们还有一些不解,泽登郎加继续解释说,东坝人热衷盖房子,是继承了父辈的传统,于他而言,盖房子只是希望孩子以后回来的时候有个地方,并不希望他守在这里不出去。(中国西藏网 文/闫洁 杨眉笑 龙真多吉)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