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从武汉到山南:一枚蛋的“征程”

发布时间: 2024-05-24 17:08: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从山南市区出发,车程30分钟,到达乃东区颇章乡布仁沟,这里是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藏鸡产业园。产业园占地771亩,设计产能为年产鲜蛋5亿枚、有机肥7万吨、出栏老母鸡90万只。产业园平均海拔38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蛋鸡产业园。

image.png
图为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藏鸡产业园饲料仓库 摄影:张晓琪

  西藏宏农百万藏鸡产业园(以下简称宏农藏鸡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从签约到开工,17天;从开工到首批鸡苗进场,201个有效施工日;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创造了山南重大项目建设最快纪录“宏农速度”。

  产业园成品蛋主要销售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地,极大改善了西藏自治区鲜蛋供应生态。

  在宏农藏鸡产业园,每天固定的“出蛋时间”是产业园最热闹的时刻之一。鸡蛋们从履带上排队入场,系统自动识别鸡蛋形状,再依据鸡蛋重量不同、颜色深浅不同,进行自动分级。

image.png
图为宏农藏鸡产业园每日的“出蛋时间” 摄影:毕然

  分级后的鸡蛋还需“过五关斩六将”,依次经过称重、脏破蛋剔除、紫外线杀菌、喷码和分级包装等整个流程智能化作业,最终出品的每一枚鸡蛋上都有对应喷码,相当于鸡蛋的“身份证号”,可以追溯生产日期和源头鸡舍。

  蛋鸡养殖的全套智能化作业设备来自德国进口,生产流程和车间布局复制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是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2020年5月引进的产业援藏招商项目。尽管有设备及技术厂方的鼎力支持,但在山南市建设一个大型养鸡场依旧不是易事。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海拔高、空气氧含量少、冬季气候漫长、交通运输不便,对于蛋鸡产业而言存在品种鸡苗存活率低、成鸡产蛋高峰期短、鸡蛋损耗率大、成品蛋运输成本高等多方面问题。

image.png
图为宏农藏鸡产业园鸡舍内部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针对山南市特殊环境气候,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针对性的科研攻关,将鸡苗存活率和产蛋率两项指标从之前的不足60%提升至97%、96%。“宏农模式”高原蛋鸡的养殖成功在同行业中刷新了高海拔的世界纪录。

  采访中我们与工作人员交谈得知,他随工作调动从武汉来到山南已经两年,我们打趣地问他,想不想家,西藏的饭菜怎么样,吃得惯吗:“我们会轮流做各自的家乡菜,很多藏族的同事们都爱上吃湖北菜哩!”见我们爱听,他又讲道:“2021年我们汉族小伙子小陈娶了一位藏族姑娘噶珍,婚礼上噶珍的妈妈说‘汉族和藏族是一个母亲的女儿,他们的结合是亲上加亲。’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这里不分哪里来的,大家共同工作生活。”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境界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此时这一枚枚光滑的鸡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藏汉情谊的生动写照。

  广袤的田野上,孕育着无数希望。截至2023年,西藏宏农存栏达到82万羽,年产量近1亿枚,是西藏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二期项目将于2024年7月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实现存栏蛋鸡200万羽,年产鲜蛋5亿多枚,改变西藏自治区鲜蛋85%靠内地调运的情况,实现区内鲜蛋供应自给自足。

image.png
图为正在包装封箱的成品蛋。摄影:张晓琪

  不远万里,在祖国边疆重新扎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蹚出一条新路,从来不是易事,但这世上从不缺知难而上的勇气。西藏宏农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枚小小的鸡蛋,如何跨越千里,走上自治区人民的餐桌,也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以实干为纽带串联起的民族胸怀。

  一枚产自海拔3800米的小小鸡蛋,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乡村振兴,民族融合的鲜活样本。(中国西藏网 记者/毕然 张晓琪)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