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文化产业领域深耕近十年的大学生创业者和“文艺两新”(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代表,自2024年起,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格桑央拉以“深入调研西藏文化活化路径”为主题,开启了系统性的履职实践。
图为格桑央拉
立足专业背景 开展深度调研
依托在西藏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实践经验,格桑央拉对全区文化设施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她发现,西藏美术馆作为全区首个省级美术馆,虽已建成开放,但面临运营成本高、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拉萨市虽已试点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但覆盖面有限;基层文化场馆普遍存在设施闲置、服务效能低下等现象,林周县正在探索的乡镇文化站社会化运营模式亟待政策支持。
通过实地走访八廓街历史街区和林周县基层文化站点,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格桑央拉系统分析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矛盾: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平衡难题、大型文化设施运营机制僵化、城乡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这些发现为提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图为格桑央拉
聚焦关键领域 提出系统方案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格桑央拉形成了《关于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文物古建改造成为公共文化空间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提案》,提出三个维度的改革路径:
文物活化创新。建议选取喜德寺大院等八廓街历史建筑为试点,探索“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融合模式。参照国家发改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功能改造将古建转化为非遗展示、艺术体验等新型文化空间,既延续历史文脉,又满足群众现代文化需求。
运营机制突破。针对西藏美术馆等大型设施,借鉴北京、江苏等地经验,推进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置”改革。建立“政府监管+专业运营”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品质,通过文创开发、特展策划等方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基层服务提质。以林周县为试点落实文旅部《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探索乡镇文化站委托运营模式。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实施空间改造、活动策划和数字化服务,切实解决基层文化设施“门常关、活动少、参与低”的顽疾。
扎根文化沃土 践行委员担当
格桑央拉的履职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从大学生创业者到政协提案者,从文化项目实践到政策机制创新,她始终聚焦“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服务热起来”的核心目标,将专业积累转化为务实建言。格桑央拉坚信,只有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公共文化服务扎根群众需求,西藏文化才能真正绽放持久生命力。(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次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