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行走那曲】到尼玛家做客

发布时间: 2025-09-11 14:4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刚刚结束,但对西藏60年发展奇迹的探索仍在继续。2025年9月,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那曲市,以市政府所在地色尼区为起点,一路向西,途经中国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古象雄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尼玛县、位于冈底斯山和色林错之间的申扎县以及因境内班戈湖得名的班戈县,去探索那曲西部四县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走进那曲牧民尼玛家,浓郁的藏式家居风格映入眼帘。整块墙壁以红色为底,壁与顶的交界处是色彩丰富的带状纹,墙面上还绘制有布达拉宫等图案;四周是清一色的藏式家具,这些家具以实木为基材,辅以精美立体的雕刻,再刷上清漆,摸上去温润光滑,坚硬结实。藏式桌几上,早已准备好了大盆的风干肉,酥油和各式糖果,暖香的酥油茶也摆到了每个人面前。 


图为那曲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村民尼玛在家中 摄影:赵钊


图为尼玛家的藏式桌几上摆着酥油茶、牦牛肉和各色糖果 摄影:赵钊

  这是个典型的西藏牧区人家。今年只有43岁的尼玛和儿子嘎玛欧珠在家,妻子索玛去了牧场放牧,女儿曲桑卓玛正在拉萨一职上学。 

  尼玛招待我们的家是今年4月份才搬进来的新居,位于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姜戎村下辖6个自然村,距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在4800米左右,全村共有160户562人,绝大部分是牧民。纯牧业的生产结构,使得姜戎村村民们长期以来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上,一家老小生活在简陋的土坯房内,守护放牧自家的牛羊。 

  “以前住土坯房冬天太冷了。”尼玛说道,“吃水用水井,用电就是太阳能,根本不敢买大电器。”传统的放牧生活,听起来仿佛田园牧歌,实际身在其中却有诸多不便。“没有冰箱冰柜,酥油、肉类这些到了夏天很难储存。”搬到新家后,尼玛一口气买了两个冰柜,把家里的好吃的一股脑放了进去,反正现在用电方便得很。 


图为尼玛展示迁新居后买的冰柜 摄影:赵钊

  2024年4月,姜戎村开启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村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民生服务保障。该项目改造民房102户,配套了仓库、水泵房、集体澡堂、厕所、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为满足牧民生产生活的特殊需要,还特意设置了肉类风干房、羊圈棚等牧民常用、必用的设施。这批新建民居有60㎡、80㎡、100㎡、120㎡4种户型,根据村里每户家庭人口数分配,尼玛家一家4口分到的就是一套60㎡的房子。 


图为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开始建设和美乡村项目 摄影:赵钊

  对于尼玛来说,新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建设时,他亲眼看着钢筋混凝土的新居一点点盖起来,心里安慰得很,再也不怕大雨冲刷了,再也不担心年久坍塌了,迎接他们的是温暖结实便捷的新家。 

  搬入新家,牛羊怎么放牧是牧民最担忧的事。对此,姜戎村的解决方法是:依靠集体力量,优化结构分工。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各地因地制宜成立了地域特点突出的合作社,农牧民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早在2021年,姜戎村就以村子背靠的甲岗雪山为名,成立了甲岗牧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社,根据牧区资源特点抱团发展。 

  以尼玛家为例,他将家里30头牦牛、120只羊入股合作社,同时和妻子一起负责放牧合作社集体的牛羊,所付出劳动力计工分,年底一并分红。这样,以前的分散放牧、家家放牧变为了集中放牧、专职放牧,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意愿的青壮年可以选择其他工作甚至外出务工,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去年一年,尼玛一家在合作社获得现金分红3万元、40多只活畜绵羊和1头半牦牛肉,再加上尼玛兼职野保员的工资、妻子索玛的生态岗位收入、儿子嘎玛欧珠在村里做兽医的工资以及国家发放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一家人生活富足,幸福实实在在写在脸上。 


图为尼玛和儿子嘎玛欧珠在新家里 摄影:赵钊

  尼玛的儿子嘎玛欧珠看起来有点腼腆,却是个有主意的孩子。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学习兽医知识,如今成了村里不可或缺的专职兽医。“一个月可能20多天都要出去,或者去接种疫苗,或者去救治病畜。”不到20岁的欧珠工作已经颇有经验。他对搬到新房子特别开心:“以前住放牧点差不多一个月才能进一次县城,买东西什么的都比较远。现在嘛,骑上摩托车说走就走,方便得很!” 


图为那曲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兽医嘎玛欧珠 摄影:赵钊

  姜戎村和美乡村建设让搬进来的牧民用上了电网的电、吃上了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宽带网络、污水处理、太阳能热水等等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放牧者仍需要到草场放牧,但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姜戎村驻村专干其米骄傲地说:“我们在建设的时候也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老人不习惯用家里厕所,我们还特地在外边建了旱厕。”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国家对牧民的关爱,还有基层工作者的精心、尽心。 


图为那曲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新居点的巨大太阳能为村里澡堂供热水 摄影:赵钊

  喝完了酥油茶,参观了尼玛装修得舒适漂亮的新家,我们聊着天走出了院子。这时,门口一辆挂斗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不等询问,尼玛就乐呵呵地主动介绍:“这是我去年买的长安车,带挂斗,很实用!” 


图为那曲牧民尼玛站在自己去年新买的车前 摄影:赵钊

  有了车,尼玛到放牧点、到县城里购物甚至到更广阔的天地就成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他的生活也如同装上了加速轮,向更美好飞驰而去。(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