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为例,2025年1至3月,拉萨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持续保持前列,PM2.5浓度较低。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世界屋脊”的生态禀赋,更揭示了高原地区在应对气候挑战中的独特路径。当拉萨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其治理经验展示了西藏的“绿色答卷”。
拉萨的“高原蓝”,离不开政策的精准发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稳定,PM2.5年均浓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政策、技术、监管,三维治理体系相互支撑、紧密配合、协同发力: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区、完善机动车排放监管平台建设、淘汰老旧机动车、推动城市公交新能源化……这些举措既直击污染源头,又构建起长效监管机制。与此同时,研究制定《拉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拉萨市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拉萨市2024年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出台《拉萨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性法规,形成标准化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责任落实,时时处处体现精准施策的理念。
拉萨的“高原蓝”,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8年至2024年,西藏落实各类生态补奖资金953.96亿元。生态补偿制度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提高了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大力发展苗圃经济、林下经济和花卉产业等生态经济,通过设立生态岗位,推动生态领域绿色就业、创业和增收,更多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在拉萨南山公园里,护林员扎西曲培守护园区山林13年,见证荒山逐渐变青山;在拉鲁湿地中,巡护员旺久巡护湿地18年,与妻子一起见证湿地环境逐步改善,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保护者受益、受益者保护的良性循环,用实践证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拉萨的蓝天白云,不仅是大自然馈赠,更是政策赋能与发展思想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当“拉萨蓝”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当一项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这座世界屋脊上的城市,正以“生态立市”的战略定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使市民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