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手握方向盘,每日穿梭在城市街道,亲眼见证了这片热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着天山南北各族儿女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乌鲁木齐市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公交车司机、工会副主席谷祥峰代表各族父老乡亲发言,他的讲述如同一轴流动的通衢画卷,生动描绘出新疆70载交通事业跨越发展的壮阔图景。
回首谷祥峰刚参加工作时,城市到处都是砂石路面,雨雪之后泥泞难行;那时的老式汽油车,夏日如蒸笼、冬日如冰窖。如今,颠簸土路早已变成平坦的柏油大道,老式汽油车也换成了绿色新能源汽车,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新疆蓝”映衬着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宜居小区星罗棋布、一处处休闲广场充满欢声笑语;陆港区、自贸试验区里一派繁忙景象,美食街、大巴扎人声鼎沸,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打卡拍摄。滚滚车轮见证着历史变迁,真实记录了新疆的飞跃发展。
从兰新铁路贯通时的第一声汽笛,到如今中欧班列年通行量超1.7万列的“钢铁驼队”;从老式汽油车里的“冰火两重天”,到新能源公交穿梭的“绿色长廊”;从“毛驴上京”的艰辛,到乌鲁木齐坐飞机4小时左右直达北京的便捷……新疆70年交通变迁史,就是一部各族儿女共铸辉煌的奋斗史诗。
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显示,新疆围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全面谋划铁路、公路、航空、电力、天然气、商贸物流、算力等“十张网”建设。交通网络“大动脉”更加畅通,铁路运营里程从2012年的4914公里增至2024年的9202公里,通达所有地州市、覆盖80%以上县级行政区;公路里程从2012年的16.59万公里增至2024年的23万公里,所有地州市和九成以上县(市、区)迈入“高速公路时代”;民航航线达595条,25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17个国家和地区,“东西成扇、疆内成网”的航线格局已经形成。“疆电外送”第一、二、三通道稳定供电,750千伏线路长度超过1.2万公里,外送电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信息高速路”在新疆大地上铺展延伸,光缆线路长度达178.4万公里,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连片成网,区域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各族群众出行便捷舒适,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美新疆,不止于诗和远方,如今更加现代化、国际化。当和若铁路以桥代路穿越沙漠,当G7京新高速成为第二条全天候进出疆的公路动脉,当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实现2天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荷兰的物流效率……这些大国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东联国内、西挽欧亚开放格局的基石。
新疆交通的70年巨变,既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也是经济腾飞的助推器,更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正如谷祥峰所言:“我们由衷地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这份感恩,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保障,源于含金量持续提升的生活品质,更源于大美新疆从诗和远方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坚定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正以交通为翼,飞向更广阔的未来。这轮辙印初心,这通衢向未来,正是对“感恩奋进之歌”最生动的诠释。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儿女正继续朝着更加繁荣稳定、开放自信、和谐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进。(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