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11月9日晚,刘德华领唱的《中国人》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激荡回响。字字铿锵,道出中华儿女共赴筑梦之约的坚定信念;声声不息,唱响一个民族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足音。
开幕盛典上,巨大的同心圆在黑夜中粲然“绽放”,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主火炬在粤港澳大地点亮,一场以“科技、绿色、融合、人文”为丹青的体育画卷徐徐铺展。
赛事启幕以来,全民热情持续升温。运动员拼搏的精彩瞬间频登热搜,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成为新晋“顶流”……会场内外处处洋溢着盛世欢歌。我们不禁追问:于今日之中国,这场体育盛会何以产生如此强大的感召力?
答案,深植在“同心”二字。
四十余年前,南海边的那个圆圈为这片土地带来改革春风;如今,全运会的同心圆将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区域协同发展擦亮大湾区名片。十五运会作为首次由粤港澳联合承办、跨境人员交流最频繁的赛事,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心灵相通的生动载体。其三花盛开的会徽“同心礼花”随处可见,传递着港澳同胞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共通情感。
山海和鸣,同根同源,十五运会以体育为桥,绘就了最大同心圆。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的历史必然。
五十六个民族共襄盛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和鸣。开幕式上,岭南风韵与中华气度完美融合,展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机器人手持双锤敲击千年文物“青铜句鑃”奏响《彩云追月》,刚劲武术与婉约粤剧同台演绎,鳌鱼游弋惊艳四座,醒狮英歌震响东方。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滋养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舞台上的“美美与共”令人赞叹,赛场内外的故事更令我们动容。
从世界屋脊到南海之滨,当西藏体育代表团随着《青藏高原》的悠扬旋律步入会场时,现场欢呼阵阵。前排教练员身着藏装,身后的运动员挥手致意,这一方由37人组成的小小方阵承载着高原儿女赤诚的期盼。今年9月,在广东惠州体育馆内,代表西藏参赛的选手张楚玲勇夺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金牌。这枚西藏代表团的首金,既是个人拼搏的硕果,更是民族地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自2021年启动青少年攀岩人才选拔计划以来,西藏健儿桑珠尼玛、旦增拉珍等人在全运赛场上崭露头角,展现出高原体育的无限潜力。
从天山南北到珠江两岸,新疆代表团未雨绸缪,针对岭南气候特点开展适应性训练,运用科技手段构建数据分析系统。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女篮战队破茧成蝶。尽管她们在资格赛中历经波折,但仍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在附加赛上克服心理压力,突出重围,站在了全运会的赛场上。
“独木不成林”。国家对边疆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各族健儿从天南地北奔赴于此,与全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的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不仅是为荣誉而战,更是“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活体现。
同心,就在此刻。它凝结于赛场内外每一次守望相助中,绽放在每一位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笑脸上,铭刻在全中华儿女对美好未来的共同信念里。
珠江潮又起,湾区帆再扬。
此刻,四海同心;此刻,未来齐鸣。(中国西藏网 文/边子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