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林芝市朗县大力推进农房改造——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发布时间: 2025-09-24 09:05: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高山峡谷之间,雅鲁藏布江畔,一栋栋藏式新居错落有致,硬化道路连通村户,家家户户屋顶飘扬的五星红旗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近几年来,林芝市朗县通过一系列农房改造举措,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搬进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新居,幸福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走进朗县仲达镇拉丁雪村扎西欧珠老人的新家,只见漂亮的房子白墙灰瓦,庭院里花团锦簇,阳光房里的沙发舒适又柔软,墙上装饰着各类具有传统文化的彩绘图案,干净整洁的厨房里各种烹饪厨具、小家电一应俱全,新家的生活既便捷又舒适。

  “托国家的福,我这一大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扎西欧珠说,“我家人口多,三个女儿都成家了,以前的老房子比较小,条件也差,逢年过节,三个女儿一起回来,房子不够住。现在好了,通过农房改造,老房子焕然一新,每个女儿都有独立的卧室。”

  住房连着民心,能够住上一栋好房子,对老百姓而言,这是关心,也是实际的大事。为了实现老百姓的“宜居梦”,近年来,朗县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并通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推进现代宜居房屋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住上新房子、大房子、好房子。截至今年5月,朗县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实施农牧区住房改造,一共惠及899户3681人,有力促进了高原和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拉丁雪村就是在这一轮农房改造中获益的村庄。该村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适当补贴、统规自建”的模式,对有意愿的群众实施住房改造提升。针对村民住房多为石木结构,抗震等级低、采光差等实际,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实行统一指导、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户的居住需求。现在,拉丁雪村有42户178人住进新房。

  拉丁雪村村民强巴旦增家以前的老房子是土木结构的,柱子上有许多细小的裂缝,还漏雨漏风,空间、布局也不甚合理,做饭、睡觉都在一间房里,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去年,通过政府补贴24万元(人均3万元)和自主筹措部分资金,建成了结实牢固、布局合理、能抗震抗风的新房,家里每人都拥有独立卧室,水冲式洗手间、独立厨房等一应俱全。

  “住进新房里,家里老的、少的都高兴。”强巴旦增笑着说。

  从拉丁雪村向南16公里,在登木乡左嘎村,村民白玛扎西一家,今年5月喜迁新居。家里为此添置了不少新物件,各类崭新的藏式家具雕花带图,十分漂亮。一家人邀请亲朋好友到新房做客,分享乔迁之喜。白玛扎西说,搬入新居后,全家人都倍感安心。

  为了把老百姓的“安心事”办好,朗县2021年就对全县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有2000余户房屋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亟须整治提升。对此,该县通过系统谋划、科学决策,于2022年制定《朗县“千万工程”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仲达镇为试点,启动现代宜居房屋建设项目,建立“援藏资金+县级配套+群众自筹”的多元融资机制,着力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资金、有队伍、有监督的“五有”农房改造服务体系,以仲达镇为试点,由点及面向全县铺开,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让老百姓关心的实事落到实处。

  在拉多乡拉多村,这里同样上演着旧居变新房的故事。全村19户的房屋开展提质建设,政府补助资金合计230多万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拉多村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施工,通过“以工代训”方式,既让农牧民学到技术,也拓宽增收渠道。

  拉多村村民次仁巴珠说:“马上要住进新房,一家子很激动。我们不会辜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会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下一步,朗县将从村庄整体风貌、功能布局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分批次、分年份继续推进现代宜居房屋建设项目,让所有有需求的群众从“住有所居”迈向“宜居优居”,在西藏大地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