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广州打好老兵就业安置“政策+服务”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24-05-27 15:13:00 来源: 中国网

  广大退役军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如何发挥退役军人的人力人才资源优势,引导他们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更重任务、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广州持续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在坚持“阳光安置”的同时,倾力打造“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和“量身赋能”教育培训品牌,激发退役军人内生动力,推动退役军人由军事人力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转化。

  转业不转志,他们为发展增添活力

  广州是兵源大市、驻军大市,同时也是安置转业退役官兵和随军家属量最大、接收军休人员最多的省会城市。转业军官得到妥善安置,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重要的干部和人才力量,也为羊城各项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牛立志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01年,刚转业不久的他勇于接受挑战,担当起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冷冻治疗技术的带头人。至今,他带领冷冻团队完成了一万多例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为患者争取了更长的生存期。

  “戎装虽脱,初心未改。我从部队得到锻炼和成长,转业回地方也要继续发挥所长、建功立业、回馈社会,无论是在医学成就上,还是在公益服务上,都是想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牛立志说。他带领团队组建应急医疗分队,穿梭在广州、清远等地的乡村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身体检查、医疗诊断、健康咨询等服务,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一次次温暖群众的心。

  从一条短信里为大学生洗脱罪责,从数个仓库的存单中找出关键证据……2004年转业进入检察院以来,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鄢静追求极致,办出一批批精品案件,在个案中阐释何为公平正义。

  她曾办理广州打击电信诈骗后台技术支持人员第一案,也曾办理广东技侦证据用于庭审举证、质证第一案……从检以来,鄢静成功办理一百余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选为全国检察机关首批重罪检察人才。

  自2007年从武警部队转业到广州燃气集团,林小江在燃气抢险这一岗位上坚守了17年。身为越秀区燃气抢险队队长,他和其他50多名成员负责近50万户居民的用气安全。从2008年开始,林小江便带领抢险队员用双脚丈量出广州首份燃气管线地图。这些年来,抢险队一直保持燃气抢险抢修零事故的纪录,主动发现率和抢险率两项指标均为100%。

  奔走在创业路上,他们不忘社会责任

  在广州,众多退役军人奔走在创业路上,涌现出一大批优质军创企业和优秀的退役军人企业家。他们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始终坚守初心,聚焦行业健康发展,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宋克说。

  2008年退役后,他凭借对手游行业的热爱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于2014年12月创立趣丸科技,现发展为一家集兴趣社交、电子竞技、人工智能等业务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并五次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多年来,宋克一直关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他发起“TT萌芽计划”,并推动趣丸科技设立“TT语音公益基金”,重点打造“TT语音幸福书屋”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教育”,让书屋成为乡村儿童陪伴成长的互联网特色空间。而今,这些书屋不仅成为乡村儿童的阅读空间,更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公益”平台,联动各界爱心力量,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从退役后“白手起家”,到现拥有员工1200人的母婴护肤产业大型企业,广东袋鼠妈妈集团董事长徐小建在创业路上奔跑了20多年。每年提供就业岗位接近1500个,年上缴国家税收过千万元,先后向雅安地震灾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捐赠物资及金钱……“企业取之于民也要还之于民。”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从未忘记作为军人的政治站位,一手抓转型发展,一手抓回馈社会,践行着企业家的担当与责任。

  “我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国家和部队的培养,我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而且我是军人,为国效力是应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感慨道。25年前,他来到边疆,成为一名侦察兵。退役后,他锤炼刺绣技艺,完成了从侦察兵到广绣传承人的华丽转身。如今,他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思路,不断拓展广绣新的审美路径。

  除了将广绣艺术带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王新元致力于广绣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除了将“广绣”技艺与乡村振兴相联结,他还面向全市残疾人开设公益性非遗广绣班课程,吸纳残疾人从事广绣工作,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精准施策,让退役军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

  在广州,每年接收的退役军人数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为“党委工程”与“主官工程”。在这里,一项项教育培训,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更有底气;一场场“戎归羊城”招聘会,让退役军人就业率稳步提升;一笔笔金融信贷资金,为退役军人创业注入活力。

  “今年3月,我退役刚回到家乡广州就参加了天河区的报到欢迎仪式,随后接受了内容丰富的适应性培训。”退役军人肖家伟说,近两个月来,他不仅了解到有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提升面试能力,专家也为其打开就业创业的思路。“在参观国有大中型企业时,好多退役战友当场就达成了招聘意向。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手机上观看适应性培训课程。这一切都让我们退役战士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广州持续推广退役士兵接收报到“一件事”联办,实现“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方便“最可爱的人”返乡。其中,探索“岗位订单+技能培训+技能认定+技能竞赛+职业素养+就业服务”一体化服务路径,帮助退役军人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角色转变,提升就业创业内生力。

  近年来,广州已开创多个“全国首个”:承办全国首个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东西部协作实验班;开办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全日制在校大专班;组织全国首次援藏地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业务培训班。

  开展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专项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免文化考试“专升本”;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市场性岗位,立体搭建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云双选、网络招聘月、精准就业洽谈会、访企拓岗等渠道平台,全方位提升就业供给力……

  为推动广州退役军人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州持续擦亮“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量身赋能”教育培训品牌,自2019年以来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多场、组织退役军人访企拓岗10余次,提供10万多个优质岗位。

  “我们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还建立了全市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库、创业导师库,搭建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常态化提供1对1就业指导帮扶。”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广州建立了服务退役军人创业创新长效机制,助力广大退役军人在广州这片创业热土上弘扬军队优良传统,勇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业创新生力军。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