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万物和谐共生:在世界第三极守护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 2024-05-23 08:37:00 来源: 新华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多年来,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守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可可西里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眼下进入藏羚羊一年一度的迁徙季。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也从保护初期的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再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果。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美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青海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66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主要有雪豹、黑颈鹤、荒漠猫、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大型真菌260多种。


2022年8月6日,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内拍摄的雪豹。新华社发 姚牧阳 摄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杜平贵说,从出台有关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到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交易;从推动雪豹、藏羚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到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提高全省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水平,到首次将保险机制引入野生动物致害赔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青海生物多样性绽放多样之美。

  初夏时节,驱车行驶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可以看到一群群普氏原羚在草原上欢快奔跑,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抬头望向远方,跳跃的身姿为高原大地增添了几分灵动。

  通过持续保护,青海特有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由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普氏原羚保护成果是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缩影,目前青海黑颈鹤种群数量达到2600余只,较10年前增加了1400余只;青海湖裸鲤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近十年来,青海累计救护野生动物50种1000余只,野生动物保护收容救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21年10月21日,在青海省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说:“林草等部门还通过实施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野外濒危物种拯救等工程,就地与迁地保护有效互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是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安全的指示物种,雪豹种群的长期存在和稳定繁育,其保护成效直接关系高原—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由于盗猎、生境退化等因素,雪豹曾一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名录。近年来,青海等地积极探索对雪豹等濒危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实施全面、完整保护,昔日难觅踪影的雪豹,如今频繁出现在红外相机拍摄的画面中,成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例证。

  祁连山是中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域优先区域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以雪豹监测保护为牵引,政府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

  “青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了以雪豹为引领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体系,目前青海省雪豹数量约为1200只。”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海平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评估,青海省雪豹适宜栖息地约为47万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的25%。

  法治力量也助力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网”。仅在2023年,青海共出动执法人员5848人次,监督检查场所5623处,查办野生动物案件70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6人。

  同时,青海加大力度“摸清家底”,调查野生动物资源。2024年,青海争取到各类财政项目资金2853万元,正开展全省21个县(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栖息地评估、在8个市州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补助项目。林草部门组织科研等人员在青海都兰、乌兰等县域及青海湖沿岸开展麝、猎隼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其栖息地监测。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