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云南省迪庆州:守护“雪域精灵”滇金丝猴

发布时间: 2024-05-23 08:41:00 来源: 新华社

  早晨天刚亮,72岁的护猴员余建华就背上行囊出发,走向大山深处,找到滇金丝猴猴群的位置,然后一直跟在猴群附近,直到天黑才下山回家。

  “我们起得比猴子早,睡得比猴子晚。”余建华说,这个片区的护猴队分两组,每组10个人、负责一天的守护,同时要给金丝猴补充食物。遇到有游客、科考人员来了,他们能准确引导前来参观的人们找到滇金丝猴。

  余建华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护猴员。他说,过去当地不少村民为生计上山打猎、砍伐树木,滇金丝猴栖息环境受到影响,保护形势严峻。1983年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世代打猎为生的村民,相继开始了转型之路。他随后加入了护猴队,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多,都在响古箐片区守护着滇金丝猴猴群。截至目前,他已守护了28年。

  记者日前在响古箐片区看到,数十只滇金丝猴在林中自由活动,有的在树上玩耍嬉戏,有的捡拾松萝吃。几名护猴员在林间采摘树上的果子给它们,两三只年幼的滇金丝猴在旁边互相追逐玩耍。

  “我现在一天不见猴子就很想念。”余建华笑着说。保护区工作人员也与猴群有着深厚的感情,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原站长和鑫明给猴子们取了名字:“九哥”“米粒”“白脸”“红点”……

  为了让猴群更好地繁衍生息,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着护猴队通过补充食物等方法引导,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将这个猴群从35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引到2300米至3000米的低海拔区域。这个猴群不久前新出生了10只婴猴,现在共有90余只。

  拥有“人脸红唇”“傲人”颜值的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建立护猴队守护猴群,只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滇金丝猴的措施之一。

  保护区内还安装了高分辨率探头,能自动捕捉2公里范围内猴群活动情况,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在工作站木屋里,通过屏幕就能观察它们的活动轨迹。

  在响古箐片区,一间传统的木楞房成为观察滇金丝猴的监控室。“猴群一举一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赖建东说,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云南省建立了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滇金丝猴种群监测、巡护、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保护、自然教育等工作。

  “我们还将红外相机、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应用于滇金丝猴管护工作,研发出‘猴脸’自动识别、自动监测技术,实现滇金丝猴种群动态监测。”赖建东说,为保障所建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太阳能储能电池为设备供电。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了滇金丝猴的乐园。

  据初步统计,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已从1985年的7个猴群、540只左右,增加到现在14个种群、2500只左右,个体数量占中国滇金丝猴数量的65%。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