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配送50多单、总里程100多公里——这是“工龄”8年、党龄30余年的外卖骑手马晓伟的工作日常。
作为柳梧新区美团外卖站的一名资深骑手,马晓伟不仅是城市街头的“黄色风景线”,更亲眼见证了西藏新就业群体服务体系的蝶变升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西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全区“三有”标准非公企业(有固定经营场所、有10名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公企业)达3000余家,行业商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达900多个,全部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其中,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超过10万人。
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态势,给西藏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动全区社会工作提质增效?如何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团结凝聚他们投入“四件大事”“四个创建”?深壹度工作室带您走近“马晓伟”们,一起去探访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党建引领:流动党员有了“红色导航”
见到马晓伟时,他正带着新入职的骑手熟悉商圈、小区、写字楼等配送热点区域。
这种“传帮带”的传统,源于马晓伟初到拉萨的难忘经历,“记得我刚来的时候,不熟悉导航软件,在广场周边绕了半小时才找到顾客,还因此收到了一个差评,幸好有老骑手教我沟通技巧,传授最佳配送路线,让我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马晓伟说。
从初来乍到的迷茫到如今的游刃有余,马晓伟的经历是众多外卖骑手的真实写照。作为站点的“老大哥”,他乐于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助力新人快速融入环境。
“当然,也是因为肩上有党员的一份责任。”马晓伟告诉记者,2021年,拉萨市外卖行业有了自己的党支部,他成为最早一批加入党组织的党员。去年支部改选,他被推举为支委。
“我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城市过客”到融入城市,这位来自陕西的退伍军人难掩激动之情。党支部成立当天,马晓伟还收到了“党建大礼包”:一枚党徽、一个党员先锋岗工牌、一本民情日记本。
随着外卖、快递等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迫在眉睫。西藏各地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行业委员会、快递行业党委,统筹管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针对骑手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先锋岗”等,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西藏新组建商贸流通、金融等5个行业党委,建成两新组织党建信息系统,全区“三有”标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小个专”经济组织党组织达556个。
“以前党组织关系在老家,参加组织生活很不方便,现在通过APP就能参加理论学习。”在美团站点的党支部活动室,马晓伟还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学习记录。站点党支部通过企业微信视频会议、“学习强国”平台、美团骑手APP等平台开展学习,让散落在城区各处的党员骑手都能“上线”学习。
化零为整、聚沙成塔。“我们这些流动党员又找到‘家’了。”马晓伟感慨道。
服务升级:精心打造暖“新”阵地
夏日拉萨,雨季悄然而至。几位骑手正在东郊万达商圈骑手驿站里一边躲避外面的风雨,一边享受难得的休憩时光。骑手次仁热情地教同伴藏语日常用语,“突及其(谢谢)”“卡里佩(慢走)”,氛围融洽而欢乐。
这个24小时开放的“骑士之家”环境整洁、温馨舒适,饮用水、急救箱、冰箱、电视、便民工具等一应俱全。
在城市建设中,西藏建设了一批集学习教育、党群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场所,如“骑手驿站”“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休息、饮水、充电、就餐服务,切实提高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家”的归属感,让广大新就业群体热可乘凉、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脚。
“以前只能在电动车上休息一会,现在不但有了可以休息的驿站,还能在驿站里吃上热饭、看书学习,和同行聊聊天,真是太好了。”骑手李嘉豪说。
在提供热水、充电等基础服务的同时,驿站更成为传播党的声音、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阵地。
在山南市乃东区结莎街道红星社区的红“新”驿家里,十余名外卖骑手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一场特殊的“微课堂”。司法局的工作人员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配送途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驿站管理员介绍,驿站定期组织法律讲座,重点讲解《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新就业群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杯热水的关怀,一项法律服务的援助,让更多流动党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未来,随着更多暖“新”驿站的建设和流动党支部的完善,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将继续深化,真正实现“新行业发展到哪里、新群体就业在哪里,党的温暖就传递到哪里”。
作用发挥:从“过客”到城市治理“新力量”
清晨7时许,拉萨的天空刚刚泛白,美团骑手赵海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与以往不同,他现在的工作多了一项内容,“送餐路上看到井盖破损或者乱堆垃圾,我都会拍照上传到社区治理平台。”赵海龙说。
新就业群体规模大、流动性强,穿行大街小巷、联通各行各业、服务千家万户,在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温暖和便利的同时,早已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力量”。
5月7日晚,纳金片区的外卖小哥索朗在送餐途中发现,街边的路灯线路发生了短路,有火花溅出。“这要是着火了可不得了!”索朗立刻将现场的情况拍下来,第一时间将定位及情况描述推送给了相关部门。
高考前夕,美团拉萨分公司成立了“党员骑手突击队”,免费护送考生冲刺考场,“黄色骑士”变身高考护航路上的“闪电侠”。
……
新就业群体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西藏已组建“高原骑士突击队”“红旗先锋志愿服务队”等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伍,在应急保供、公益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经常组织居民、骑手、社区干部共同讨论停车费调整、小区管理等议题,在法律框架下推动基层民主协商。
“以前我们只是城市的过客,现在真正成为了城市的主人。”骑手赵海龙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随着基层治理参与渠道的拓宽,外卖骑手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价值感显著提升,今年,赵海龙和3位同事一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从“流动”到“融入”,新就业群体党员正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
政策护航:让新就业群体“安家”更“安心”
“骑手们进店用餐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拉萨城关区的一家川菜馆自发推出骑手专属优惠,15元一餐管饱,还可以免费充电、打开水、休息。
这股暖流正得到官方助推。西藏社会工作部、妇联、工会等部门正在积极对接,与商家发起友好餐厅认证计划,对骑手提供优惠就餐服务、对参与商家给予流量扶持,为达标餐厅颁发“骑手友好示范店”标牌。
“我们希望将自发善意转化为长效机制。”拉萨市总工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洛桑占堆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各大商场、广场、物流中心和繁华路段打造更多服务驿站。
美团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万千群众,他们的安全也牵动着社会的心。西藏交警、司法、人社等部门深入骑手队伍、暖“新”驿站,讲解高原行车安全知识,开设法律法规专题课,解读社保政策、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等。
“以前觉得戴头盔麻烦,看完事故录像,我现在出门必戴。”一位骑手说,美团“骑手APP”“模拟送单”系统还会实时纠正骑手骑行习惯,安全更有保障了。
“每逢过节,党和政府会给我们送米面粮油、购物券;天气冷的时候,公司会为骑手们免费发放护膝、头套等防寒物资。”一个个小举动,让大家的心更暖了。
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后,新就业群体也开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反哺社会。在拉萨当骑手多年,马晓伟还养成了这些习惯:随车携带充电宝、高原应急药品,随时给有需要之人……
让新就业群体“安家”更“安心”,不仅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西藏各级各单位正广泛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逐步构建起覆盖工作、生活、发展的全方位关怀体系,让新就业群体真正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
从“流动”到“扎根”,西藏新就业群体的蜕变之路,折射出高海拔城市的治理温度。如马晓伟所说:“西藏有温暖的阳光、纯朴善良的人,是一个充满包容与关怀的地方,我会一直留在这里。”
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温暖永远在线。(西藏日报深壹度工作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