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300多年通商史的樟木口岸,作为中国通向南亚的最大开放口岸和中尼传统交往主要通道,被誉为“西藏小香港”。
2015年受尼泊尔8.1级特大地震波及,口岸受灾严重并关闭,直至2023年9月1日全面恢复客货双通。如今,聂拉木边检站以“国门大党建”机制为引擎,乘着日喀则“两个中心城市”建设东风,正让这座百年口岸焕发新生机。
党建铸魂——
红色引擎驱动口岸复苏
聂拉木边检站以党建为舵、以实干为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工作会议部署转化为实践动能,全力打造“国门大党建”联建机制,在边疆口岸扬起红色风帆。
“感谢组织给予的这份荣誉,在群众和同事们的见证下,将‘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青年民警’的喜报送到我的工作岗位,我将把这份荣誉化作服务国门的动力!”在送奖到岗活动现场,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张正凯激动地说。
为增强教育激励实效,聂拉木边检站开展“送奖到家、送奖到岗”活动,举办人民警察警衔晋升、检查员授章、戍守边疆纪念章颁发仪式等6场次,让荣誉成为激励民警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同时,聂拉木边检站开展的红色基地研学、“五四青年说”主题党日活动、“国门大讲堂”专家授课等系列举措,使“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一名民警心中,队伍凝聚力不断提升。
联建聚力
八家单位共绘国门同心圆
国门形象看作风,口岸治理靠联动。聂拉木边检站依托“国门大党建”机制平台,以“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业务联动”为核心,与口岸管委会、口岸医院等8家单位签订联建协议,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凝聚口岸治理向心力,扩大口岸治理同心圆。
“感谢边检站为我提供帮助,让我体验到国门的温度!”6月12日,聂拉木边检站收到深圳市关先生寄送的锦旗。5月5日晚,身有残疾急需就医的关先生自尼泊尔回国,因错过通关时间向聂拉木边检站求助。该站迅速与聂拉木海关互通情况,启动“延时通关”预案和“边检+医疗救助”专线,为其开通专用通道并提供暖心服务,及时送医救治。关先生能够紧急通关并及时就医得益于口岸联建机制高效运转、各单位紧密协作,也是联建成效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
此外,聂拉木边检站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加强与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聂拉木县公安局、口岸公安分局等单位交流协作,达成业务协作案件联办共识。今年以来,签订警务协作和联建协议10余份,共同办理涉边案件22起,“边检+出入境+N”联合协作体系效能逐渐显现。
党建赋能——
优化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队长,车辆检查完毕,可以放行!”5月16日,西藏某商贸有限公司申报的100余辆新能源汽车经樟木口岸高效出境。通过“预报预检”联络机制和海关“绿色通道”,单车查验时间压缩至1分钟,新能源出口按下“快进键”。
今年以来,聂拉木边检站聚焦“服务发展”主阵地,持续深化“国门大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协同海关出台“联检共认”“一分钟通关”“零等待通关”“案件协办”等协作措施,实现“口岸一次检查通关”,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樟木镇恢复重建,白天道路极为拥堵,能否夜间通行进入口岸限定区域?”来自西藏穆萨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马先生提出申请。4月15日,聂拉木边检站协同口岸管委会、海关等单位召开“助企纾困·保障通关”警企座谈会,“警、地、企”一同协商优化口岸交通事宜。该站现场解答,给予企业进出口岸限定区域24小时通关便利,并就口岸限定区域交通拥堵提出“隔位”停车法,赢得企业点赞。
今年以来,聂拉木边检站持续深化“国门大党建”引领业务协作,协同联建单位召开“助企纾困·保障通关”座谈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不断畅通警、地、企、民沟通渠道,完善口岸限定区域管理服务措施,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该站高效验放出入境人员15.1万人次、车辆6500余辆次,以专业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口岸综合治理效能提升,助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以“边检速度”传递“国门温度”。
聂拉木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抓住日喀则“两个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化“国门大党建”机制,全力提升口岸综合治理效能,探索口岸限定区域诚信管理办法可行性,在改善口岸交通拥堵、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上持续发力,大力推动跨境贸易、国际物流、边境合作发展。通过贡献边检智慧与创新方案,助力这座百年通商口岸实现新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