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0年来,山南市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贫穷匮乏到繁荣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据介绍,60年间,山南市聚焦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7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04.42亿元,年均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1965年的100万元增至2024年的21.4亿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65年的126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93.81亿元,年均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43.5元提高到2024年的23346元,年均增长11.7%。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山南市已构建起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从1965年的500公里扩展至2024年的983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行政村主电网覆盖率均达100%,4G网络全面覆盖,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接近90%。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牧业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从1965年的5.9万吨增长到2024年的17.58万吨。工业形成以优势矿产、清洁能源、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体系,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304万千瓦,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2024年,接待游客759.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9亿元,旅游业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山南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引进创博通航发展低空经济,“雅江1号”智算中心投入运行,中车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安琪益生菌等项目建成投产。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类学校由1965年的20余所增加至2024年的467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文盲率从95%以上降至彻底消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机构从1家综合医院发展至772家,卫生从业人员从不足百人扩充到3895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现有艺术团体14个,非遗传承人303人,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形成传统与现代并重、保护与发展协同的文化建设格局。2024年,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9.58万人次,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