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许多名为“扎西岗”的地方,藏语意为“吉祥之地”。“吉祥”一词对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平安和谐、安居乐业”,如何让这个表示美好愿景的地名名副其实,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可以“点单”的调解室
“你们莫慌,慢慢说,刘姐(化名)你先来。”三级警长何天福领着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进入“顿珠调解室”,当听到家乡话,两个剑拔弩张的四川老乡平息了些许怒火,也开始说明来意。
面对双方的“激情辩论”,何天福一边为双方倒温水,一边耐心地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你们有没有合同?”“你前期在这个工地做了多长时间?”……
记者刚进入派出所的便民服务大厅,就遇见了一起正在进行的矛盾纠纷调解。
“近几年,劳务纠纷、感情纠纷、邻里纠纷等警情、求助比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群众难题,我们设立了‘顿珠调解室’。去年,我们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6次,化解率达到了100%。”扎西岗乡派出所所长次仁多吉介绍说。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解决群众关切问题,确保基层治理能够切实回应实际需求。
走进“顿珠调解室”,墙面上贴着14位调解员的照片,他们中有各乡村有威望的老人、网格员,还有法律顾问。来调解的群众可以“点单式”选择信任的调解员,这种贴心的模式让群众感到格外安心。
自组建以来,调解室以“党政+群众”为固定组合,以“专班+多元”为灵活模式,依托辖区党员干部、联户长、网格员及群众代表,视情邀请涉事单位、部门、企业等多元主体,做到了多方疏导、深层调解、长期巩固;同时,依托法律咨询服务台和第三方调处建议,不断强化法律在案事处理、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
不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更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室在日常工作中自行摸索制作了一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登记本。这本台账记录言简意赅却细节详实,内附排查对象信息、排查内容、调处情况、排查对象和调解民警签字……
“全时在线”的温暖服务
在长期实践中,扎西岗乡派出所探索出了以“警务跟着民意走、警力围着百姓转”为核心的本地经验模式,让“最小单元”释放“最大能量”,“最优警力”牵引“最大民力”。
为实现“身边事就近办”,派出所将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成了“民生综合体”:户籍办理、居住登记、交通违法查询、通行证申领、法律咨询……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服务项目,全部“一站式”集中办理。
户籍窗口更是将服务做到了极致,推行“5+2+24”365日全天候服务和预约服务,开展上门办证、上门送证,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同时,结合辖区实际,推出了户籍办理10项便民措施,“码上办”上墙1575处。
民警们对百姓的关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乡里老人多,往返派出所不便,民警便上门办理证件;对生活困难群众,更是时刻牵挂。巴洛村村民巴桑独自带3个孩子并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在日常走村入户时,民警常常会带物资给她……
这份“全时在线”的服务,也温暖着 318国道上的游客。
“我是来自辽宁的游客,深夜到这个派出所扎营,民警们太热情了,特意为我接了热水,太暖心了,我录个视频表扬一下民警们,西藏太温暖了!”一名游客特意录制抖音视频,分享在扎西岗乡派出所院外停留一夜的经历视频在网上爆火。
护航发展的“绣花功夫”
距扎西岗乡派出所6.6公里的仁青林村,每年6月中旬至8月底,都会因野生牛肝菌进入最佳采摘期而热闹起来——鲜嫩的菌子吸引着各地游客、采菌人前来,却也给村子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大量人员涌入后,周边林地、田间散落的垃圾日益增多,生态环境面临压力。
为守护家园环境,仁青林村党支部主动牵头,组织村民定期对采摘区域进行维护清扫。考虑到村民投工投劳需要成本,村委决定向外来采菌、游玩的人员收取20元垃圾清理费,既能补贴环境治理开支,也能为村民增加一份收入。这份“护环境、促增收”的初心虽好,却因缺乏上级部门的正式文件支撑、收费后无法提供合规票据,成了“不合规操作”。
很快,问题随之而来:游客质疑收费的合理性,村民因无法提供票据难以解释,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不久后,一名游客因索要发票无果,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项收费行为。
“接到报警赶到现场,我们第一时间梳理清楚症结——村民想护环境、增收入没错,游客要发票维护合法权益也没错,问题出在‘流程不合规、依据不明确’。”次仁多吉说,若简单叫停收费,村民的积极性会受挫,后续环境治理可能陷入停滞;若放任不管,不仅会持续引发游客不满,还可能损害当地旅游口碑,最终影响村民长远利益。
意识到“单一部门无法破局”,派出所主动扛起协调责任:一方面,深入村里走访,收集村民对环境治理、增收的真实诉求,明确收费的核心用途是“垃圾清理、生态维护”,而非 “乱收费”;另一方面,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对接林业等部门,推动多部门坐在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既要让村民的合理诉求有处安放,也要让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次仁多吉说。
在派出所的积极推动下,相关部门正式出台专项文件,同时规范票据管理,确保游客缴费后能拿到合规凭证。
基层治理是复杂的科学,更是精细的艺术,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如今,仁青林村的收费行为有了“合规护身符”,曾经的矛盾纠纷没了踪影,采摘季的村子既保持着生态洁净,又洋溢着和谐氛围。
“群众安居乐业,离不开安稳生活环境,也离不开好的经营环境。”次仁多吉的话道出了派出所的职责担当。从化解矛盾到推动规范,扎西岗乡派出所始终以“护航发展” 为目标,用公安力量打通治理堵点,让生态保护与民生增收形成良性循环,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稳稳的动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