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破解藏地密码:西藏2024年考古工作成果向公众分享

发布时间: 2025-04-29 19:53: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4月29日至30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汇报暨2024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会”,介绍西藏23个考古及文物保护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此前,在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三级研究馆员夏格旺堆介绍,近年来,在藏北无人区的腹心区域发现的尼阿底遗址、在藏西发现的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等,把西藏旧石器时代没有超过一万年的年代一下推到了距今十万年到一万年。在29日举行的公众分享会上,西藏更多亮眼的考古成果向社会公布。

  

  4月29日,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外聘教授李永宪在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举办的“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汇报暨2024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会”上发表演讲。摄影:王淑

  分享会上,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外聘教授李永宪作主旨演讲《“让文物活起来”与考古研究》,从宏观层面介绍了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管理的重要性。随后,23个考古项目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成果。《康马县玛不错遗址考古发掘》《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考古挖掘》《堆龙德庆区尚噶岗遗址考古挖掘》《日土夏达错遗址的发掘收获与初步认识》等考古挖掘项目将历史长河中人类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动痕迹和定居进化进程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古人类遗骨、动物遗骨等生物遗迹,积石墓、房址、石堆、柱洞等生活场景遗迹,石制品、陶器、铜制品等器物为西藏古老文明增添生动佐证。《青藏高原吐蕃陶器的发现与类型》《布达拉宫印章类文物建档整理工作分享》《“檐”下守护:林恩摩崖石刻保护檐设计方案演化过程初探》等演讲则侧重于介绍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思考与方法。

  

  4月29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何伟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汇报暨2024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会”上介绍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收获。摄影:王淑

  分享结束后,李永宪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吕红亮院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王瑞雷教授等考古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点评,并与青年学者围绕西藏考古事业进行了交流。

  

  4月29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陈心舟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汇报暨2024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会”上介绍日土夏达错遗址考古发掘收获。摄影:王淑

  中国科学院、陕西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国内各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了分享会。(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钊)   

(责编: 苏洋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