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青海省最新发现秦代刻石 记载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史实

发布时间: 2025-09-15 22:0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家文物迅速组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多学科专家工作专班,开展两次现场调查与多角度科研攻关。经审慎研究,最终认定该石刻为秦代刻石,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该石刻也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为研究秦代历史、文字演变等方面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图为“尕日塘秦刻石”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看待考古新发现,并对以严肃认真学术态度撰写文章、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向关注研究进展、提供学术阵地的新闻媒体,致以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深入探讨促进了多学科、多角度的问题研究与科学解决,最终形成了客观、科学的研究结论。 

  据调查,刻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距湖岸约200米,海拔4306米。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地面约 19 厘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记载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遣使至昆仑采药的历史事件。 

  研究团队通过两次实地勘察和实验室分析确认,刻石岩性为耐磨抗风化的石英砂岩,文字凿刻痕迹符合秦代平口工具特征,刻痕与表面风化次生矿物表明其经历了长期自然风化,排除了现代凿刻的可能性。 

  据悉,“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鉴于尕日塘秦刻石的重要价值,目前,该刻石已被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国家文物局还将围绕扎陵湖、鄂陵湖区域组织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全面掌握周边文物遗存分布,力争取得更多新发现。(中国西藏网 记者/毕然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稿) 

   

  

  

(责编: 韩璐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