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9月23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西藏粮食秋收已过六成,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图为青稞穗在阳光下摇曳 摄影:贾华加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西藏自治区在粮食生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65年,西藏粮食产量仅为29.07万吨;1977年,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2015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至2024年,粮食产量更是历史性地突破110万吨大关,达到112.9万吨,总产量增长近3倍。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陈以生介绍,西藏深入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24年粮食单产水平提升至377.47公斤/亩,成功实现了从“广种薄收”到“科技丰产”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西藏强化政策引导以促进增产,年均落实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3亿多元,持续实施化肥、农机、农药、良种等惠农补贴,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种粮的积极性。
图为现代化的农机设备 摄影:贾华加
“过去我们依靠木犁耕作,靠天吃饭,亩产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如今,全村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推广‘藏青3000’等优良品种,亩产提高到300-400公斤,良种覆盖率超过90%。”拉萨市林周县强嘎镇典冲村村民曲旦朗桑说,国家还大力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施了耕地地力保护等一系列补贴政策,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落后生产方式。
林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田科兴介绍,目前,林周县拥有现代植保无人机35架,联合收割机近300台,拥有各类机械11余万台套,极大提升了林周县农业田间管理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各类现代机械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机械化综合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图为金色的青稞田 摄影:贾华加
近年来,西藏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完善节水灌溉配套设备及田间管网建设,夯实生产基础补齐短板,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450.38万亩、改造提升65.39万亩,均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显著巩固了粮食安全根基。高标准农田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加速推动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粮食节本增产能力持续巩固。
西藏把农牧业推广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在全区建设了685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区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基本完善。在广泛开展农牧业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审定(登记)的青稞新品种达78个,实现了以青稞为代表的农作物良种三次更新换代,已育成彭波半细毛羊、象雄半细毛羊、藏西北白绒山羊和雪域白鸡4个畜禽新品种。
近年来,西藏还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区、市、县、乡四级5000余名农牧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包保服务,深入推广农业科技,已推广30余项成熟适用技术,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图为林周县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摄影:贾华加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新征程上,西藏自治区将用“科技之犁”深耕希望田野,续写新的更多更精彩的丰收故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阔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
(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