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7月1日电 “石油之城”大庆,正经历一场深刻转型。资源型城市的未来靠什么?“人才”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一个答案。
“十四五”期间,大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人才答卷”,五年来,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为转型振兴注入澎湃的“第一资源”动能。
“政企校”携手,全域人才“一盘棋”
过去,政府、油化央企、在庆高校的人才资源虽丰富,却似“三股道”。
如何破壁融合?
2023年6月,大庆创新性成立“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关于建立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的意见》,18项合作事项、4项制度、5个专项工作组,将政、企、校三方紧紧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联动机制共创、人才队伍共育、优势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共建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联合体成立后,最大的变化是沟通顺畅了,资源共享了,效率翻倍!”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龙江学者青年学者李栋博士感慨。
“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成立后,通过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协调,他主持了红岗区企业出资的第一个“省揭榜挂帅”项目,自主研发的新型气体激光遥测模块现在已经融入恒驰电气公司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系列产品,为大庆油田场站智能化监管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他的项目还入选黑龙江省首批106项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名单。
“‘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成立后,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多部门多次深入高校调研了解合作实际困难,有力推动了‘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帮助解决科研、招生、就业等难题,高校毕业生留省留庆率大大增加。”东北石油大学副校长杨二龙说。
“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推动油化央企和在庆高校共享大庆市人才新政,打捆联引油化央企和高校岗位计划1382个,政、企、校三方联合共建人才发展产业项目184个,这种打破壁垒的“全域人才观”,让大庆的人才生态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日益显现。
真金白银+精准滴灌,点燃人才创新之火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撑。大庆密集出台《新时代大庆人才振兴20条》《新时代大庆优才优待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构建起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体系。
其中,紧扣大庆转型创新发展需要出台的《大庆市领航英才庆雁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靶向”扶持了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及团队。庆雁计划首批遴选团队16个,人才191名,并给予获评人才(团队)个人奖励金及团队综合支持资金1464万元。
获评庆雁支持计划的长垣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压舱石工程高效开发团队攻克了一项油田勘探关键技术瓶颈。其团队相关负责人说:“政府的支持资金,不仅是‘及时雨’,更是‘强心针’,进一步激励了团队的创新热情,解决了团队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究。”
“庆雁”们的脱颖而出,正是大庆“靶向引育”、重金投入支持创新创业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市人社、工信、商务等部门协同发力,配套出台了《大庆市支持创业就业“十给”政策措施》《大庆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1+3+5”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含人才政策条目)等政策,着力构建人才服务保障的“1+N”政策体系,覆盖创业就业、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各环节,政策红利如阳光雨露,精准滴灌到人才发展的每个“细胞”。
“庆蓝优引”品牌亮,产才融合天地宽
引才渠道如何更活、更准?
“庆蓝优引”品牌在“十四五”期间叫响。从“人才引进高校行”到“市县(区)委书记进校园”,从“社会招引”到“校园直引”,1672名青年才俊通过这一品牌加入市属事业单位,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
出台《大庆市“一事一议”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充分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放宽人才年龄学历、优化引才流程、打破地区部门机制等限制条件,助力实现打造东北振兴人才集聚回流先行地目标。
2024年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引进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人才4名,缓解教育、医疗领域特殊专业人才紧缺问题。
结合国家发展大局、大庆产业走向、大学生择业特点,把人才引进工作有效融入“三个城市”建设中,积极开展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黑龙江人才周”引才活动。线上宣讲、组建引才小分队在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80余所省内外目标高校召开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次,通过主旨宣讲、多视频呈现、制作人才政策海报、分享人才发展环境、设置引才“直通车”展位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大庆,实现“点对点”为毕业生做政策匹配、答疑解惑、精准选岗。“十四五”期间,近8万余名高校毕业生火爆参与。
围绕“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要求,大庆持续深化“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实施靶向引才计划,聚焦企业研发、“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关键领域,成功吸引一大批行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精准破解企业人才紧缺难题。
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嵌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大庆,在产业发展一线贡献智慧与力量,为构建“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夯实智力根基。
服务有温度,人才更安心
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环境的竞争。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必须创优“软环境”。
“油城双优卡”,是大庆为高层次人才定制的专属“服务凭证”,依托全市12个人才服务窗口、服务热线,文化场所,旅游景区,“两站一场”等,优选208名服务专员,围绕医疗保障、交通出行、文化休闲等19大类事项,精准提供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制度的温暖更体现在细微处。全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专家53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500余个。经认定的首批市级高层次人才,涵盖了油化央企、高校、教育、医疗等各领域,荣誉感和归属感倍增。2024-2025年举办的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让82名“政企校”精英在研学中增进认同,积蓄力量。
“十四五”期间的大庆人才工作,从“政企校”破冰融合到“庆雁计划”精准扶持,从“庆蓝优引”品牌塑造到“油城双优卡”暖心服务,每一步都彰显着这座城市求贤若渴的决心和转型发展的远见。
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大庆的产业肌理与城市血脉。这片曾经因石油而辉煌的黑土地,如今正因“人才引擎”的强劲驱动,焕发出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坚定前行。(陈静、徐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