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思想观澜|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28 09:43: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大健康产业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要充分发挥医药制造基础雄厚、文旅资源丰富等优势,从战略高度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产品供给,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民生福祉,一头牵经济发展,是连接民生需求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纽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涵盖医疗服务、生命健康、医药器械、养老养生等诸多领域的大健康产业,能通过供给高端医疗、优质医药产品、普惠健康管理服务等,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同时,作为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能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北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产业根基扎实。目前,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已集聚企业6000余家,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跨区域管理体制,实现在沧州生产“北京药”,吸引北京、天津等地的66家药企落户;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聚焦抗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医药材及药品相关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省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我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已逐步构建起涵盖研发、生产、流通的政策体系,为优质项目引育、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资源禀赋良好。河北中医药资源丰饶,文旅资源丰富,既有大批道地药材主产地,还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民俗风情,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良好条件,在发展健康养老、健康制造、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健康运动等方面大有可为。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坚持规划引领与制度创新并重,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要素配置。一是要完善产业规划,提升集群能级。以生物医药焕新工程为抓手,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石家庄聚焦细胞与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推进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与脑健康产业研究院;引导安国利用种植、加工、科研、信息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高质量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其由“药材之都”向“健康之都”转变。二是要深化协同机制,加强京津冀协作。主动对接京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以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持续夯实“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条,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园区,争取更多高端医疗资源在河北落地。三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打造活跃有序、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为企业提供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推动医工结合与产学研深度协同。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等机构的支撑作用,打造集检验检测、标准制定于一体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平台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提升中试转化能力。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聚焦行业痛点,在绿色合成技术、高端医疗设备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速创新药与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强化人才支撑,与京津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大力引进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人才与复合型管理团队,破解要素平台服务能力不足难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优化服务供给,健全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按照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健康服务要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薪酬分配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面提升县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补齐心理健康服务短板,增设标准化心理健康服务站点,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拓展中医药产业链条,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向高附加值中成药领域拓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动业态融合,培育多元产业增长点。依托河北资源优势,做好“健康+”大文章,打造医、养、游、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康养领域,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高标准建设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等特色载体。在健康旅游领域,整合坝上生态、滨海资源与中医药文化,开发休闲养生、静心助眠、康复疗养等产品。在智慧健康领域,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发展远程医疗、穿戴式健康监测等新业态。在生物制造领域,瞄准未来产业方向,提前布局生物基材料、重组蛋白等重点项目,培育生物产业新高地,为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祁文辉,系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教授】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