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村民都把村卫生室当成“小医院”;故城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一部手机实现了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电子处方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方式,将三甲医院专家、设备、技术下沉至基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高效。
锚定“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河北省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布局。
“智慧”村卫生室 让小病不出村
11月16日,是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村民王海亮复查血糖的日子。他从家里骑上自行车到村卫生室,不到几分钟就完成了血糖监测。
“最近指标不错,继续按之前的用量喝药。”医生董文杰说,“1个月以后再来复查。”
前不久,黄骅市中医医院的体检团队开着体检车来到羊四村村卫生室,来给村民们体检,体检结果实时上传至医院系统。王海亮的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12.4mmol/L。黄骅市中医医院检验科立即预警,给村卫生室打来电话,需要对其进行复查。
一呼即应,正在现场的羊四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立即电话通知王海亮,回村卫生室复查血糖。医生随即为王海亮调整药物用量,并叮嘱其每周监测血糖。
现如今,不少村民和王海亮一样,有了感冒发烧等小症状,不用再往大医院跑了。
今年5月,羊三木回族乡卫生院羊四村村卫生室揭牌启用。作为黄骅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单位,该村卫生室配备了智慧共享中药房、实时传输心电图数据的“心电一张网”等信息化系统,以及中医诊疗设备、常用药品,可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特色治疗,如同一家“小医院”。
黄骅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刘忠虎介绍,羊三木回族乡下辖的羊四村在羊一村、羊二村、羊三村的中间位置,村卫生室设在羊四村,方便四个村的村民看病就医。
羊三村村民张淑梅,因病手术后需要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这些血液采样在羊四村村卫生室就能完成,不用再往乡镇卫生院跑了。
“普通的血细胞分析,村卫生室就能完成。”村卫生室检验师王倍倍说,像测定电解质、血清钾浓度需要作进一步血液分析的,她会带着采集样本到黄骅市中医医院,由医院的检验科出具检验报告,通过医共体平台实时将结果传回村卫生室。
张淑梅的孩子在外地工作,每到检测时间,王倍倍便会提醒她到村卫生室采血。因为张淑梅体质虚弱,怕外出感冒,天冷时王倍倍还会上门采血。
监测及时、不用来回奔波,张淑梅恢复得较好,现在她改为每月监测一次。
在村卫生室,每天都有黄骅市中医医院的医生坐诊。医生开具的中药电子处方,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平台实现实时传输。黄骅市中医医院审方平台收到村卫生室的电子处方,由专业药师复核把关后,医院药房精准配药,自动化煎药中心统一煎煮,免费配送到患者家中。
以前,村里的老人有点小病小痛都会忍着,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改变了这一状况。
黄骅市中医医院还与羊四村建立党建联合帮扶机制,每年为35周岁及以上村民免费体检,并为全村村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这样一来,村民的健康需要有人管起来。羊四村健康档案管理实行“村医到家·网格包联”责任制,村里的网格员根据村医筛选的重点对象实行一必访、二必查、三必报的工作机制,精准掌握村民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健康服务。
羊四村村卫生室负责人表示,他们与网格员紧密协作,通过入户走访、线上小程序等渠道,及时掌握村民健康需求,开展用药提醒、急用药代购等服务。
医共体建设 强县域、强基层
11月7日9时19分,故城县医院医共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收到县总医院建国中心分院发来的一份危急申请:王庭江,73岁,窦性心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紧接着,故城县医院心电功能科主任扈景英打开远程心电系统,看到了王庭江在基层卫生院做的心电图检查,确认后立即启动危急救治流程。
一边,急救车从军屯120急救点驶出,到建国中心分院接王庭江,医护人员指导王庭江服用急救药物;另一边,故城县医院急诊科做好准备随时接应。
9时58分,王庭江到达故城县医院,走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并开始做相应检查。
急危重症抢救的黄金时间以分秒计算,而急救站点的覆盖密度,直接关乎急诊患者的生命希望。
2019年,故城县成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2024年8月,该县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组建故城县总医院,以县医院为牵头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为协作单位,下辖13个乡镇卫生院、505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及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通过医共体建设,故城县搭建起县乡村三级远程心电网络,开辟常态筛查、监测预警、120转运、胸痛中心急救的应急通道。基层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将心电图同步发送至牵头医院,由县级医院快速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及时反馈至基层医院。截至目前,这个快速联动通道已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0人。
与此同时,故城县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建设了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等,形成上下协同的检测诊断体系,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在医共体建设中,县级牵头医院的实力,决定着对基层医疗服务带动作用的大小。
11月7日,故城县医院放射科影像室内,故城县医院副院长兼磁共振室主任姜洪新利用神经纤维束精准成像技术,成功将大脑内密如蛛网的神经网络,以全彩动态形式精准呈现。
这项技术,是由姜洪新牵头研发的。在医院的支持下,历时九年,姜洪新团队从海量的影像数据中,将大脑内神经精准显示。
如今,姜洪新团队不仅建立了覆盖从早产儿到百岁老人全年龄段的大脑神经纤维束图库,还发现了8条全新神经路线,且完成命名并纳入国际脑图谱研究,这个重要发现填补了国际脑科学空白。
目前,故城县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等全国39家院校、医院、科研机构开展协作,组建专科联盟。同时,搭建了脑健康数据云平台,建立“县级医院—三甲医院”脑科疾病联合诊疗通道,使基层脑科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60%。
在故城县,基层用药品种丰富,用药安全也有了保障,城乡用药实现一体化。
“以前我吃的降压药一盒29元,现在只要3元,一年能省不少钱呢。”日前,在故城县武官寨镇卫生院药房,村民刁士芬拿着刚取的药说。
一直以来,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药品供应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故城县通过医共体建设,统一县域用药目录,建设中心药房与审方中心,推动药学服务下沉,保障基层用药安全。
故城县医院院长居艳梅介绍,县中心药房设在故城县医院,通过统一药品采购渠道和价格标准,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目前集采覆盖面达到48%,集采药品、耗材费用同比下降50%。
饶阳店镇卫生院将暂时不用的药品,通过系统调配至急需用药的三朗镇卫生院;青罕镇卫生院将采购到的两盒特殊药品送达患者手中……借助中心药房平台,医共体成员单位实现了药品精准配送。
“系统预判不通过,系统预判后医生返回修改”“超量处方,未注明原因”……11月21日14时,在故城县医院审方中心,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上传的处方在这里接受实时审核。
在这里,基层医生开具处方后,系统会实时在线审核,自动识别药物相互作用、剂量不当、重复用药等风险,复杂处方则由县级专家把关。自2025年7月份运行以来,基层处方合格率已从56.85%提升至96.47%。
互联网+医疗 畅通百姓就医路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听诊器、胃管……”11月21日8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理治疗中心护士长张娟再次核对耗材包中的物品,确保更换胃管、尿管所需耗材一个不少。
准备完毕后,张娟前往王女士家,为卧病在床的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王女士是位脑梗患者,今年77岁,这是她第三次通过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下单,选择更换胃管和尿管的服务项目。
互联网+护理服务,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由医疗机构派出符合条件的护士,为出院患者或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这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认可,服务项目也在不断扩充。
张娟介绍,目前该院的服务项目有鼻饲管置管、输液港维护等管道维护类项目,术后伤口换药、拆线,糖尿病足换药等伤口换药类项目。“静脉采血、心电图检测等项目准备上线,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医疗护理需求。”张娟说。
不光是护理服务,互联网医院也逐步走进群众生活。医生一部手机接诊,患者一部手机就医。目前,河北省建设互联网医院91家,覆盖各设区市。
11月21日14时41分,新乐市居民徐女士收到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寄来的药品。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徐女士不用再到石家庄市区,在线就能复诊拿药。
看诊流程复杂、候诊时间长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主要原因。作为省内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上线互联网医院,并在2024年进行全新改造升级,还实现了微信小程序医保实时结算。
“检验报告出来后,医生还能在线查看结果并给出治疗建议、饮食指导。”患者谢先生说,“不用来回折腾,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互联网医院的服务真是贴心又暖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患者服务处处长韩彩莉介绍,目前,互联网医院已开通网上看病、续方购药、药品配送等11项服务功能,107个专业科室的693名医生线上坐诊,可为患者提供全天候诊疗服务。在她看来,“屏对屏”的线上诊疗服务模式,是对传统线下诊疗服务模式的有益补充,让患者寻医问药变得触手可及。
互联网+医疗,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医。
“各位专家好,我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刘晓云,这里有一位病因较为复杂的患者……”10月29日11时30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通过大屏幕,刘晓云的医疗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专家团队隔空对话。
京冀两地专家共同查阅了患者的病历、化验结果、影像资料,以及临床用药等情况后,通过远程在线视频进行交流探讨,约40分钟的会诊后,为患者确定了治疗方案。
“不用跑北京,在家门口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北京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意见,真是没想到。”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通过互联网+医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不仅将京津的知名专家请来,也将医院的知名专家送到基层。
日前,家住元氏县的王女士因腹部肿物在元氏县总医院第一院区普外二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后考虑患者腹腔肿瘤,拟行手术治疗。
经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元氏县总医院启动远程会诊流程,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放射与核医学科、泌尿外科等医师进行远程多学科会诊。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相关专家听取病例汇报后,结合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解答诊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中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了专业性诊疗意见。
在河北,数智赋能的实践场景越来越丰富。“十四五”时期,河北省规划建设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医疗健康数据的互通共享,并开发建设“河北智慧健康”平台,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预约挂号“一网通办”。(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