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洋产品”华丽变身“中国新特产” 凭借高品质种植与中式美食文化圈粉世界

发布时间: 2025-08-25 14:57:00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大小番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比较常见。除了果实大小不同之外,颜色也呈多样化,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等。小番茄和大番茄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颜色的番茄又有什么区别?

  我叫樱桃番茄,很多人也叫我小番茄,别看我小,其实我才是所有番茄的“祖先”,现在的大番茄也是由我这样的小个子驯化而来。

  千禧、清甜、红思美……这些可爱的称呼都是我的名字,红、黄、绿、褐、粉……是我的漂亮“外衣”和营养标志。比如,红色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绿色维生素C最高,紫色富含花青素。

  我拥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也是很多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喜爱的食物。说了那么多,那你知道我是怎么被培育种植出来的吗?

  云南元谋:北纬26° 天然温室育出黄金果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番茄生产基地之一。云南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一年四季都能出产品类丰富的水果蔬菜。小番茄的面积和产量更是占到了云南省的一半以上,全年有20多个不同品种轮番上市。原产南美洲的小番茄,如何能在当地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华丽变身中国式新特产,具体又有哪些门道和创新?

  夏秋小番茄成熟采摘 “掐节留萼”有讲究

  云南省元谋县羊街镇百亩连片小番茄种植基地里的小番茄长势喜人、生机勃勃。这些小番茄从6月中旬开始种植,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后,已经陆续进入采收期。工人们正在从底部开始采摘红色的成熟小番茄果,采收期将持续90天,每亩产量能达到5—8吨。

  工人们介绍,采摘需要根据不同的颜色和硬度来判断最佳采摘时机,采摘时还需要“掐节留萼”,什么意思?

  每一颗小番茄的果蒂上都会有一道“骨节”,用手掐断这道“骨节”,小番茄就能轻松采摘下来。同时,还能保留果蒂上完整的萼片,既保留了小番茄美观的外形,又能让果实保鲜时间更长,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小番茄酸甜多汁,成熟的果实一般需要糖度达到10度以上,才能保证口感与品质兼具。元谋县特有的“天然温室”优势和高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使得小番茄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积累糖分,最高糖度能达到15度以上。

  标准化种植育佳果 无土栽培掀起“科技革命”

  除了天然温室的气候外,元谋县还通过高标准的种植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工厂化育苗和组织化管理3个百分百,以及70%的面积种植国产化小番茄品种。比如辅助吊绳代替了传统竹架,能充分发挥顶端优势,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生长,相比传统种植,小番茄的个头和糖度更加均匀。同时,还通过增施有机肥、控制拔节高度等新型农业技术,调配小番茄的生长温度、湿度等。

  近年来,在元谋县、玉溪市红塔区等云南小番茄主产区,还采用“无土栽培”的设施农业技术,掀起了现代农业的“科技革命”。

  与传统有土栽培截然不同,小番茄在无土栽培条件下通常生长更快,结果周期更短,空间利用率更高,大大减少了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让小番茄根部可以“自由呼吸”。还可以智能化控制生长环境,精准进行施肥和养分管理,从而大幅提升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错季上市四季皆宜 小番茄品种陆续国产化

  元谋县属于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1月份气温稳定在14℃以上,全年光照充足,基本无霜冻,这种独特的气候优势,使得小番茄可在当地实现全年种植。尤其是在冬春季可以大量错峰上市,填补了全国其他小番茄主产区以夏秋季节上市为主的空白,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反季节+自然熟+阳光味”的特征,也让这里成为全国少有的冬春季露天规模化生产的优质番茄产区。

  据了解,2024年,云南省小番茄种植面积达7.3万亩、产量17.3万吨。其中,元谋县小番茄种植面积4万多亩、产量13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了全省一半。其中,80%都是国产品种,不仅畅销北上广深等国内大中城市,还远销到东南亚、中东以及欧美等地区。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便携果脯远销海外

  除了鲜果出口,元谋县还不断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小番茄果脯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小番茄经过清洗、分拣、糖化、烘干等工序,变成了一块块香甜可口的果脯。这种新型加工方式保留了小番茄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极大地延长了保质期。从原本储存不过一周的鲜果,变成保质一年的果脯,为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小番茄果脯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成为高端休闲食品市场的新宠。曾经的“洋产品”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新特产”,不仅拓宽了乡村产业振兴的赛道,也反向输出,圈粉世界。

  小番茄装上中国“芯” 种子实现国产化

  从“洋产品”变成“中国新特产”,种子是关键。过去,元谋县曾长期依赖价格高昂的国外“洋种子”,经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小番茄品种,建成大规模现代化育苗工厂,当地70%的小番茄用上了“中国芯”。

  2001年,元谋县开始引进小番茄种植,首次推广种植700亩,每亩产量达8000公斤,产值1.6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然而,高昂的种子价格也让种植户们有所担忧。

  元谋县拥有独特的光热气候资源,是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蔬菜制繁种量占全国的60%、云南省的90%,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连续8年举办蔬菜种业博览会。小番茄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唯有依托自身优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十年磨一剑,科研人员从数千个种质资源中进行杂交、选育,历经无数次尝试,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异、抗逆性强的小番茄新品种,实现了零的突破,彻底扭转了完全依赖“洋种子”的局面。

  突破育种关,装上中国“芯”,还需要现代化的培育方式。为此,元谋县大力建设高标准育苗工厂,推动育苗环节从传统的农户分散、粗放模式,向集约化、工厂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元谋县已建设番茄种子育制种面积160亩,总产量达1920公斤,全县80%的小番茄种植用上了国产品种。同时,建成工厂化育苗大棚1505亩,每年可育苗5.6亿株。所生产的种子、种苗辐射供应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份,为小番茄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注入了“芯”动能。

  西洋果遇见中国味 小番茄触动舌尖味蕾

  小番茄“可蔬可果”,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蔬菜水果。除了传统的西式吃法外,也能巧妙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地方菜系,花式吃法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美味诱惑,成为连接中西美食文化的一座“彩虹桥”。

  在西餐的世界里,小番茄是绝对的“明星食材”。它酸甜多汁的特性,是制作沙拉、意大利面酱和点缀餐盘的灵魂所在。丰富的维生素、番茄红素等营养元素,也契合了现代健康饮食的潮流。

  不过,小番茄不止是调节西餐风味的食材,当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更是融入了“本土化”的非遗美食和地方风味。尤其是在食材丰富的云南,与野生菌、鲜花、百香果等特色食材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制作出品类丰富的小番茄菜品,既可以变成酸辣可口的凉拌菜,也能与野生菌一同炖煮,释放出浓郁的菌香与番茄的酸甜。

  从西方的餐桌到东方的厨房,从意面酱料到云南菌菇,小番茄通过自身“百搭”的特性,创造出中西美食不同的惊喜美味。

  适合本土种植的圣女果国产新品种,培育出更多国人喜爱的口感风味,“中国新特产”正以高品质种植和中式美食文化多种形式,被世界广泛享用。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