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正式启动,网上正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随着各高校招生简章陆续发布,新一轮硕士研究生招考季正徐徐拉开帷幕。
今年,多所高校对2026年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与国家战略急需专业成为各校布局重点。
招生布局:前沿学科成为新焦点
随着国家对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需求的提升,高校纷纷增设与数字化、智能化及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
南开大学2026年新增3个硕士招生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学院的“低空技术与工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数智社会与新闻传播”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城市经济与管理”。天津工业大学同样新增了“应用统计”与“低空技术与工程”两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面向国家战略的交叉学科,如碳中和、国家安全、边疆学等,成为各校优化特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增招生专业“国家安全学”。天津商业大学则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在“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增设“碳达峰碳中和”方向。
天津城建大学则新增了“数字经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中国政法大学2026年的招生调整更为多元,新增了中国语言文学、中共党史党建学、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国际事务、博物馆等6个学科专业。该校还新增招生学院,分别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和依法治疆研究院(国家安全学院),首次招收涉外法治和依法治疆等领域人才。
一些高校对就业需求不足或重叠的专业进行了停招或合并。例如,厦门大学暂停招收中医学学术型硕士,浙江大学暂停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暂停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中国政法大学暂停国际仲裁项目招生。提醒广大考生在报考前务必确认目标专业是否继续招生。
招生规模:稳定中有调整
在招生人数方面,各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需求确定了2026年拟招生规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6年拟招收各类学历硕士研究生约6100名,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约4800名(含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24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约1300名。河西学院2026年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30名(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名),全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有不同幅度增加。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计划招生70名,较上一年度增加40名。审计、国际商务、工商管理(MBA)、翻译等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也有不同幅度增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6年预计招收3400余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中国农业大学2026年计划招生约4000人,暨南大学2026年计划招生约6000人,都较2025年小幅增加约100人。
考试科目:优化调整进行时
为更好选拔人才,多所高校对2026年考研初试科目进行了优化调整。
北京大学哲学系对多个专业的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等专业的第三、第四单元考试科目有变;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第三单元科目改为数学三。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科学研究院两个学院的水利工程专业初试科目由“水文学原理”调整为“水科学概论”。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学专业的初试科目由“量子物理”调整为“电动力学”。
北京邮电大学原考试科目“921设计与创作基础”的科目代码调整为“951”,考试大纲和名称不变。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和人工智能五个专业的初试自命题科目统一设置为“通信原理”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多个学院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例如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初试科目变更。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初试科目由“数据结构”调整为全国统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初试科目有调整,例如地球科学学院的地质学专业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初试科目统一调整为石油地质学;理学院的物理学专业和化学专业均将初试科目调整为“高等数学”。
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初试科目由原来的计算机基础综合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天津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光学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物取消“应用光学”科目,两个专业各方向业务课二统一更改为“光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取消“土地管理学”科目,其专业各方向业务课一统一更改为“数学(三)”。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调整了外国语科目,取消了法语和日语,统一为英语(一)。
厦门大学医学院对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科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考试科目为“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对部分专业初试科目和考试范围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特别是法学学术学位各专业(方向)、外语类考试科目有重大变化,具体内容请参见该校发布的部分专业(方向)初试科目调整的通知,援藏计划招生专业范围在2025年基础上增加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
专项计划:精准对接国家需求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各高校还通过专项计划精准培养急需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专项只招收生源地为内蒙古、吉林、湖北、四川或贵州的在职考生,报考专业代码须为02、03、07、08或12开头。该校“强军计划”专项报考名单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提供,所有强军计划专项的考生只按“定向就业”类别招生,不转档案及户口。
中国政法大学依托“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新疆招收培养依法治疆人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50名。
而北京工业大学则明确2026年没有“强军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专项招生计划。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也是各校重要的专项招生渠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要求报考该计划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培养模式:跨界融合新趋势
在培养模式上,各高校致力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天津工业大学近年来相继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入探索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旨在构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水平人才蓄水池。
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推进“大类”招生改革,人文学院哲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纪检监察学院纪检监察学等原有学科,以及新增的中国语言文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均按一级学科招生,招生专业调整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原招生专业)调整为研究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培养地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学校在北京之外新增三处研究生培养地点: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国际学院(海南省陵水县)、依法治疆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研究生培养地点及住宿政策较去年有所调整。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6年研招重要时间节点已明确;
网上预报名:2025年10月10日-13日
正式报名:2025年10月16日-27日
初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21日
在这期间,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紧盯官方信息:所有调整最终均以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为准。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若考试科目发生变更,如自命题改为统考,需要立即更换复习资料和参考书,并重新规划备考重点。
确认报考细节:仔细阅读招生简章,关注学制、学费、住宿政策、报考点选择等具体信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