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中国经济面面观丨预制菜如何从争议走向共识?

发布时间: 2025-09-19 14:17:00 来源: 新华社

  最近,预制菜的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

  经营者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差异根源是什么?

  商家是否应主动告知预制菜使用情况?

  预制菜产业未来方向是什么?如何解决监管短板问题?

  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专家认为,技术层面,符合规范的预制菜已实现安全可控,但消费者对高油盐、营养流失的担忧仍需通过工艺创新解决。

  专家表示,当前行业共识聚焦三大方向:强制明示预制菜使用范围以保障知情权,通过营养优化技术实现“美味健康兼得”,以及完善法规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统筹:汪奇文

  编导:李海伟 王竹艾

  记者:程思琪

  演播室:白阳 刘倩朋 施悦炜 武坤辉 朱文喆 陈昱含 许文滔

  联合拍摄:新华社上海分社 上海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完善预制菜规则不能脱离生活经验

    这两天,关于预制菜的话题成为舆论场的焦点。从这次激烈的意见交锋可以看出,消费者眼中的预制菜、商家口中的预制菜和政策文件中的预制菜,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详细]
  •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朱丹蓬认为,预制菜并不可怕,但关键要有门槛,建议尽快出台预制菜相关国标,设置准入门槛,使得预制菜行业能够规范、健康发展。记者注意到,《通知》也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详细]
  • 热点追踪|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由于预制菜领域尚未形成更为详尽的标准体系,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仍存疑虑。”朱丹蓬表示,通过国标、牌照管理等措施,平衡美味与工业化、新鲜度的矛盾,这才是预制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