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心脑血管疾病“零级预防”全国行动暨红曲他汀族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真实世界研究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 2025-04-30 09:37:00 来源: 新华网

  4月27日,由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指导,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代谢病防治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主办,北京市益升好美健康管理中心承办的“心脑血管疾病零级预防全国行动”在北京启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发酵红曲食品科学与临床医学、发酵中药融合下的科研成果,倡导“零级预防”新理念,积极遏制血管硬化、斑块进展,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活动中同期启动了“红曲他汀族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据了解,该研究覆盖全国10个省市,将纳入10万例血脂异常及高危人群,干预方案是对比红曲他汀族与传统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重点关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弹性改善、肝肾功能影响等。

  启动仪式上,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主任于小冬表示:“通过‘颈动脉内膜厚度分级’等国际前沿评估手段,我们可以更早发现血管健康隐患。此次工程就是要推动防治关口前移,让健康管理从‘有病治病’转向‘无病防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方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强调:“传统的三级预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防控需求。‘零级预防’是在疾病危险因素形成之前就进行干预,是真正的‘治未病’。这不仅是医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健康理念的革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玄重教授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素与机制。他表示,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零级防控”的教育,提高国民对疾病防控意识,建议把零级预防关口前移,要把已经成为心脑血管必要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前移到0.5级预防,为一、二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立了新的心脑血管安全预防新标准。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教授阐述了心脑血管疾病“零级预防”的必要性。她指出,在综合管理中加入天然红曲他汀小分子族等方案进行血脂管理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是相当重要的。解放军总医院彭国球教授讲解了红曲作为传统中医药,从古至今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孔博教授就《动脉硬化硬化斑块逆转新进展及红曲他汀族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做了发言。

  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邹爱标教授是我国最早主持研发他汀药物的科学家。他在1993~2005年间主持研发了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等系列创新药物,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中国心脑血管药物研发的新纪元。邹教授对北京大学张茂良教授团队的红曲他汀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赴河北涿州生物医药公司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对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的创新性改良,研究团队实现了三大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小分子他汀稳定性调控体系,开发了生物活性定向增强技术,揭示了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

  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李景仁教授介绍:“我们将开展‘健康血管中国行’系列活动,包括百万家庭健康承诺、健康厨房创建、社区健康大使培养等,让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北京益升好美健康管理中心总经理韩钊表示,未来将开展血管健康科普宣传和培训,组织“血管健康,营养先行”公益讲座,组织心脑血管和临床营养等学科专家走进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零级预防讲座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