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换季输液能预防脑血管疾病?专家:不仅不能,还可能增加潜在风险

发布时间: 2025-08-28 15:35: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立秋之后,酷暑逐渐褪去,随着季节交替,一些老年人在没有明显身体症状的情况下,就来到医院要求医生给他们输液,说是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那么,输液真的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吗?我们听专家怎么说。

  医生介绍,季节交替的时候,早晚温差大,气温的变化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这时候确实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有些老年人,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就盲目地输注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这对预防脑血管疾病毫无帮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杜万良:我们并不主张用输液的方法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因为静脉输液它只有短期的作用,它不能起到长期的作用。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短时间输注药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未经专科医生评估就盲目输注药物还会造成很多潜在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杜万良:它容易给人体增加负担,比如说经肝代谢的药物会增加肝脏的负担,经肾脏代谢的药物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另外,药物本身在特异性体质身上有可能发生过敏。严重的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本身输液这个行为,操作的过程有可能产生一些微小的玻璃或者塑料的颗粒,这些东西它也会随着输液进入人体内,如果积累多了,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学预防脑血管疾病

  从饮食起居做起

  由此可见,输液不仅不能预防脑血管疾病,还会带来很多风险。那应该如何科学预防脑血管疾病呢?

  医生介绍,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一类:有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的群体,比如有脑卒中、心梗家族史,生活中有吸烟、大量饮酒等习惯。

  第二类: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群体。

  第三类:既往出现过心梗、脑梗的群体。

  对于这些高危群体,季节更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杜万良: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早晨出门的时候不要太早,因为现在早晚天气都变凉了,如果早晨出来太早,有可能在这个寒冷的环境里很难适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引起心脑血管病。要主动去适应环境,比如说要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在饮食方面,我们都是建议戒酒戒烟。

  医生提醒,对于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除了要管理好生活方式以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要避免房颤的发生。约1/5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对于有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控制心律,到医院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早期控制,减少风险。

  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哪些征兆?

  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发病后的四个半小时之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及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发病,我们该如何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进行自救呢?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

  医生介绍,对于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换季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头晕,伴有一侧身体麻木、无力、行动不便,或者舌头发麻僵硬、口齿不清、嘴角有湿润感,或者是无法控制流口水,这些情况提示有可能发生了脑血管疾病。这时候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躺,就医前不要在家自行用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杜万良: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吃任何的药物,因为吃药你并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种脑血管病。到底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他们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吃药,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吃错,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么反而会误事。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浙江:长护险省内异地全流程“线上办”率先落地绍兴

    随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老年人随子女在异地生活,不少孩子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生活在异地。 [详细]
  • 如何辨别和防范“食脑虫”感染(服务窗)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详细]
  • 山东成武搭建养老服务网络

    一大早,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苟村集镇大曹庄村的刘金平老人刚接受完村医的健康检查,第三方服务人员已登门打扫。结合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成武县依靠镇街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融合医疗与养老功能,实现健康守护和生活照料无缝衔接。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