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这道天然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白鹤梁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图为媒体记者听取讲解。
古人以石鱼为水标,以鱼眼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准,这与现代水文站设立“水尺零点”的原理相同。图为清代作品“高浮雕石鱼”。
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2002年国家采纳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建议,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记者需要乘坐长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扶梯才能进入长江江底。
图为媒体记者通过参观廊道内直径为80厘米的23个观察窗直接观看水中的白鹤梁题刻。
图为 “中流砥柱”水底石刻。
图为水底石刻。
图为两条石鱼尾部相交的水底石刻。
图为水底的“白鹤梁”石刻。白鹤梁水文站,是凝固的长江文明史,是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用古朴的文化和精湛的技术手段,创造和延长了石刻的生命。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保护文化遗产的又一成功范例。(中国西藏网 图文\/杨眉笑)转载该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