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与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组织“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技人才重走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 2017-08-01 13:51:59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在结束了一周高强度的室内课程后,7月23日至29日,来自中国、巴基斯坦、缅甸、塔吉克斯坦、孟加拉、伊朗、斯里兰卡、尼泊尔等1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25名青年科技人才来到甘肃河西走廊,准备参加“重走丝绸之路”活动。他们从兰州出发,一路向西,途径张掖,最后到达敦煌。

  据了解,“重走丝绸之路”是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中科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KCRE)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CSTP)联合举办的,以“第三极环境”为主题的培训交流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此次活动旨在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优秀青年科技与管理人才进行科技培训,并加强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包括室内课程、野外科技培训以及其他交流活动等。

  参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科技创新馆

  参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讲座

  在兰州,学员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寒旱区科技创新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等,了解了西北研究院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及在国家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

  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观测站讲座

  参观大满遥感观测试验场40m观测塔

  在张掖,学员们来到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观测站和大满遥感观测试验场40m观测塔。据车涛研究员介绍,该塔作为搭建仪器的平台,为不同设备提供所需离地不同高度的稳定平台,是黑河中游最大的一个观测场。之后,学员们前往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见识了七彩变幻的丹霞地貌。

 

  参观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参观中国科学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

  在敦煌,学员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详细介绍了该站在探索风沙对文物古迹的成灾机制及戈壁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随后,学员们实地考察了鸣沙山月牙泉防沙治沙工程,并登上鸣沙山,领略了丝绸之路咽喉重地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个与我的研究方向非常相关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国际同仁一起学习交流”,参加此次培训的一位青年学员表示,“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先进的中国,给我很多关于如何发展我们国家的启发”。(中国西藏网 文/戴玉凤 图/张凡 刘晓波)

 

 

(责编: 韩璐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