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彩云之南,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海拔3200米的云南迪庆小中甸镇和平村,这里是七里央机的家乡。
图为小中甸七里央机的家
过去,七里央机在家里围着老公孩子转,在山里围着牛羊牲畜转,是家中不折不扣的主要劳动力。直到被称为“班禅项目”的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来到了迪庆。该项目是由十一世班禅大师提议,在 2012年由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以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为研究对象,力求破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瓶颈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该项目立足青藏高原农牧区实情,紧抓青藏高原的文化特点,以牧区基层为主,把现代畜牧业的措施一项一项落到了实处。
迪庆州畜牧水产站站长、高级畜牧师杨繁所告诉七里央机和乡亲们:“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在我们这个地方实施,主要是解决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问题,同时达到保护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
七里央机参与了社区项目后,发现生活劳作都有了改变。她说,“以前我们种过药材玛咖,种过马铃薯,都不见起色,后来社区项目来了,给我们帮助,教技术,给设备。本来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效果越来越好。”
图为七里央机学习用小型青贮裹包机裹包技术储存牧草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社区实施的是“农牧互补复合型”产业模式。根据该社区的人工牧草生产的实际情况,推广了实用性的小规模青贮窖,指导牧民使用小型青贮窖进行牧草青贮制作保存。仅 2014 年,社区示范农户林秋生采用青贮窖和小型青贮裹包机裹包两种方式进行玉米收贮 80 余吨,这样简单务实的措施,为农牧民家中的牲畜冬春饲草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农牧民们满意度极高,参与性更高了。项目组还从牧民生产生活需求出发,研发了牦牛粪捡拾器、多功能牦牛巷道圈、自动牦牛挤奶器等畜牧器材设备,大大提高了牧业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牧民劳作中意外受伤的风险。
图为正在开车的七里央机
记者看到,随着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的推进,畜牧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牧区妇女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以前只顾得上自己家里一亩三分地儿的事,靠天吃饭居多,现在种草养畜遇到什么难题既可以随时咨询专家,也可以与当地有经验的牧户相互交流。
如今,七里央机已经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机器设备,对于打预防针、喂服驱虫剂等轻简技术更是不在话下。她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的种草项目实施后,牲畜的饲草不愁了,干草也够过冬了,牲畜长得很好,甚至可以给牲畜买保险,更有保障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非常感谢国家,感谢项目组。”
不仅如此,社区还成功打造出“香格里拉”牦牛品牌,社区合作社建立了牦牛肉加工生产和营销模式,实现牦牛产品优质优价,提高了产业效益,推动了社区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牦牛肉走向国内与国际高端食材市场开创了条件。七里央机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牧户的致富带头人。
根据项目报告,牦牛肉市场销售价为每公斤 70—76元,四部位肉重约在11.5公斤,售价大约在 780-874元。经过分割后的四部位肉的售价已提升到 2201元,仅此一项牧民的每头牦牛就可增收1327—1420 元。(数据来源于该项目总结报告)
图为牦牛冷鲜高档部位肉
图为香格里拉牦牛肉品位评定意见
“勤劳能脱贫,科技能致富”,七里央机说,“这就是我幸福的现代生活。”(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