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两位“女能人”下好精准扶贫“攻坚棋”

发布时间: 2018-02-05 17:3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过去5年,是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重视程度最高、投入力度最大、动员范围最广、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为确保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高位统筹,注重打牢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广泛凝聚合力,下好精准扶贫“攻坚棋”。


图为山南市曲松县邱多江乡江塘村合作社的农牧民身着民族盛装现场展示彩色氆氇和传统藏毯技艺编织。

  一双巧手开创致富路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次仁宗巴是山南市加查县安绕镇热果村远近闻名的“女能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了残疾。说起以前家里的情况次仁宗巴娓娓道来,“我家里有三口人,弟弟和我,还有双目失明的父亲,没有特长,日子过得很清苦。”面对贫困的家,她没有灰心,反而更激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虽然残疾,但还有一双手,我可以用这双手做很多事情。”就这样,次仁宗巴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开始了她的创业路。在村委会的帮忙下,她开始学习编织氆氇技术。为了学到好技术,勤奋好学的她东奔西走、到处拜师学艺。天资聪颖的她,勤奋加努力,使她的编织技术不断提高,出师并独自承揽业务。学会了编织氆氇技术后,她又开始自学缝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样式美观、别致大方的藏族服装,深受周围群众好评,许多人家办喜事都找她做藏被、藏垫或藏装。

  永不满足的次仁宗巴,在政府的帮助下,又开始步入了学习农业种植技术的行列。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她学会了药剂拌种、化肥施用、良种精选和果树嫁接、蔬菜种植等技术。短短2年间,她家种植的蔬菜、水果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随着农牧民安居工程的深入实施和自家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她家原有的破旧房子扩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藏式二层小楼。收入多了,次仁宗巴又帮弟弟买了辆车子,跑起了运输,小日子如今越过越红火。


图为章巴村藏家乐 摄影:刘睿

  积极动脑用科学致富

  聊到阿乃的致富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阿乃一家五口人虽然不缺衣少食,但生活谈不上多么富足。尽管阿乃一家有8亩耕地,但由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阿乃反复思考,最终她得到的答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于是,她自费购买了相关的农业科技读本,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并主动向科技人员和有经验的邻居讨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种地的收入可观,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观。

  在逐步富裕起来的同时,阿乃还积极利用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办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家乐”。热情主动的她,经常为来客介绍昌珠镇的旅游景点,还主动带游客到藏民家中,品尝藏式食品,体验藏族文化,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农牧民的新生活、新面貌,得到了游客的好评。阿乃把自家的“藏家乐”搞得有声有色,并自筹资金开起了百货商店,家庭收入从以前的每年2万元增长到3.5万元。由于阿乃的辛勤努力和不断学习,阿乃被乃东县昌珠居委会评为“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


图为媒体聚焦西藏自治区“两会”。摄影:杨庆军

  次仁宗巴和阿乃的致富故事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据西藏“两会”公布,过去五年,西藏贫困人口由86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3万人,减少了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2.33%下降至12.4%。

  201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西藏自治区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保持16%以上,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2100个贫困村居退出,25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

  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个个庄严承诺,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一幕幕各族群众用汗水改善生活的场景,都将继续在西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片热土上,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断地谱写出新的“致富故事”。(中国西藏网 综合/周晶)

(责编: 胡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