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网信事业按下加速键

发布时间: 2018-02-06 14:2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势态,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

 
喜迎党的十九大·2017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

  五年来,西藏网信战线在顶层设计、内容建设、生态治理、安全防护、信息化发展等诸方面都按下加速键,迈出坚实步伐。目前,西藏网民数量已达212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乡镇通光缆率和3G网络覆盖率达100%,建制村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宽带通达率达85%,4G网络逐步覆盖。


喜迎党的十九大·2017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网信办主任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西藏自治区领导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全区网信工作,2018年西藏网信工作会议5日在拉萨召开。


图为会议现场。摄影:刘金鹏

  这一年 全区网信工作精彩纷呈

  全面加大正能量在全网的推送力度。建立与国内知名商业网站“一对一”推送机制;充分运用中央网信办正能量稿件推送渠道在全国全网推送优秀稿件;完善集区、市、县三级382个新闻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的全区全网联动推送平台,实现重要稿件网络首发、全平台推送、全网络覆盖;建立新媒体与区内各传统媒体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巡稿搜稿,实现传统媒体最新内容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时间编辑、第一时间发布,目前西藏自治区全区新媒体采用传统媒体稿件量已超过80%;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西藏日报客户端上线运营,“中央厨房”初具规模,新媒体集群初步形成。

  网络扶贫助推全区脱贫攻坚。抓住国家确定西藏为网络扶贫试点省份的重大机遇,先后多次赴中央网信办汇报衔接,制订《2017年西藏自治区网络扶贫试点工作方案》和《西藏自治区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建立全区网络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五大工程”,推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完善精准脱贫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牧区信息化精准扶贫。

  大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网络安全法》深入人心。成功举办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组织360网络安全战车首次驶入西藏,举办7个主题日活动、3场论坛大赛,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12万份,发送公益短信1160万条,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200次,有效提高了全区网络安全意识。

  协调推动信息服务便民惠民。研究制订《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西藏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评价体系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出台《“宽带西藏”战略实施方案》,推动建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提升互联网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开发“互联网+高原特色”“互联网+农牧区”等新业态,全方位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全面加强互联网领域党的建设。争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排头兵,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全区1182家网站实现网络党建工作动态全覆盖,在413家网站建立了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党小组,在769家网站派遣了党建指导员,网络党建工作实现“有形”到“有效”覆盖;组织全区互联网系统参加党建党史知识挑战赛,开展表彰先进、重温学习、参观寻访、集中观影、结对帮扶、环保公益、趣味运动等各类主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活力。

  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办公室设立西藏网络安全人才奖,评审确定了1名突出贡献奖和4名人才奖。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全区网信干部综合能力提升、正能量传播、网评引导等系列培训班次,全年累计培训干部800人次。编辑印发《网信工作政策法规选编2016》《网信干部学习手册(2017)》《区党委网信办领导干部参阅资料》等学习资料,创办《西藏网信》(月刊),有效提升了全区网信干部知网懂网的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

  奋力开创全区网信工作新局面

  根据2月5日召开的西藏网信工作会议要求,2018年全区网信战线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区党委对网信工作的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大做强网上正能量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中之重,把组织实施好“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紧要任务,开创全区网信事业新局面。


图为先进集体接受表彰。摄影:刘金鹏

  会议还表彰了2017年全区网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新闻作品、优秀调研成果,各市(地)、各有关单位作交流发言。(中国西藏网 文/王淑 贾华加 部分图片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供)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