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白马藏族歌舞——“池歌昼”
中国西藏网讯 白马藏族最具特色的盛大节庆祭祀表演,应数“池歌昼”,又称“鬼面子”。2007年,文县白马傩舞《池哥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月23日至28日,记者在北京联合大学主办的“陇南文县白马藏族文化村落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上看到了诸多有着“池歌昼”元素的展品。
图为装饰挂毯设计《池母的微笑》。作者:邓亚楠 乔鸿雁 夏航 潘安妮
“池歌昼”原始、古朴、豪放,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的十二个村寨和石鸡坝、天池等地,是白马藏族在与大自然抗争及对祖先信仰的崇拜过程中继承下来的民族舞蹈形式和传统祭祀活动,整个场面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的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队列主要由“池哥”“池母”“池玛”三种不同的角色组成,是白马藏族在对先人的信仰和崇拜过程中继承下来的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祀活动。
图为装饰挂毯设计《池哥池母》。作者:邓亚楠 乔鸿雁 夏航 潘安妮
“池哥昼”亦是山寨群体性活动,有固定的表演形式,以舞蹈贯穿始终。由“乐佰”组织导演各村的舞队,一般由9人表演,其中4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传说是白马先祖达玛的4个儿子。两人扮成菩萨,又叫“池母”。两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玛”。还有一个10多岁的儿童扮成“猴娃子”,又叫“池玛鄢板”。4个“池哥”人人头戴青面獠牙、插有锦鸡翎的木雕彩绘山神面具,翻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有牛尾刷制作的拂尘,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劲粗犷。两位菩萨“池母”,头戴雕绘菩萨面具,慈眉善目,端庄秀丽,身穿对襟长裙,手持花手巾,舞动时紧跟“池哥”之后,舞姿轻盈飘逸。夫妻“池玛”,丈夫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妻子身着白马藏族普通妇女装束。“猴娃子”脸抹锅墨,身穿破衣烂衫,随意乱唱狂跳,类似于舞台丑角。
图为装饰挂轴画设计《池歌昼·池母》 作者 王桂莲 高秀花 侯玉莲 窦嫣然
每年春节,“池哥昼”表演从铁楼乡的麦贡山村开始,从东到西依次逐村跳,大村寨两天,小村寨一天,欢乐遍布着村庄,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山谷,好不欢乐。(中国西藏网 综合/胡瑛 图片均翻拍于“陇南文县白马藏族文化村落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
-
传统歌舞“麻昼”展现白马藏族文化
白马藏族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傩舞表演,以祭祀神灵,驱鬼除邪,祈求新年吉祥平安。他们的民族傩舞分为“池哥昼”和“麻昼”两种基本形式。[详细] -
生有涯愿无尽 《圣途》永传盛世佳话
1780年7月21日,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这注定是一场永载史册的会面。[详细] -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京开展
本次展览汇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详细]
- 邓超孙俪合《影》初露真容 琴瑟和鸣如墨如醉引遐想
- 男子偷了10年啥也不卖?用红绳捆好在家开"赃物展"
- 李平:"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大美阜城建设
- 辽宁大连举办海灯节 数千市民放灯祈福
- 干部遭罪民众遭殃 基层"神仙打架"闹剧何以终结
- 广州节后出让四宗土地 国际金融城建设加速推进
- 广东"实体经济十条"评估报告:这3项政策最实用
- 希腊经济部长辞职妻子因领住房津贴被解雇
- 开盘:两市普跌沪指跌0.75% 成交量放大
- "华杯赛"决赛突然暂停,中小学奥赛禁令真起作用了
- 粤国有经济规模效益稳步提升 资产总额居全国第二
- 餐饮首选老字号的消费启示
- 落户西安却无社区接管 经开区回复称"问题比较复杂"
- 13岁西安男孩玩手游50天消费3万 律师:游戏公司应退费
- 妈妈群"洋药迷信"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