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白朗县变成“百果园”摘掉“穷帽”全凭它

发布时间: 2018-08-27 20:36: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俗话说,“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有着甜到人心里去的西瓜,有着五颜六色的彩椒,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一片生机勃勃的“百果园”,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在“世界屋脊”。图为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蔬菜大棚全景。

  目前,白朗县已建成5428个大棚,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大棚蔬菜基地,年产蔬菜3750万公斤,年销售额超亿元。全县1.28%的可耕地,产出了占农牧业总量41%的效益。如今白朗县果蔬种植走向规模化,高原果蔬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图为放羊的小朋友。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科考队员走进西藏白朗县,在为期八天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参观了白朗绿色蔬菜发展有限公司、彭仓村蔬菜大棚和鲁藏蔬菜产业园,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并进入彭仓村农户家中,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图为村干部带领人文科考队员参观。

  在白朗绿色蔬菜发展公司调研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培训当地菜农,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入基层,公司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引领一方百姓脱贫,倾心打造“白朗蔬菜”品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图为人文科考队员与白朗绿色蔬菜发展公司负责人合影留念。

  随后,队伍来到鲁藏蔬菜产业园参观学习,据悉,该产业园是山东省援藏项目之一,于2017年投资建成,目前处于一期项目,占地共1653亩。未来三期建成后占地总面积将达5000亩,与白朗县洛江镇建设的5000亩蔬菜产业园相连,总计达成“万亩蔬菜大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山东人民和西藏人民共同创造出的高原蔬菜奇迹啊!”图为人文科考队员参观鲁藏蔬菜产业园。

  最后,队伍前往彭仓村农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据悉,彭仓村是白朗县最先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村子,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劳动力外,村民们思想的解放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当年的彭仓村村民大多能接受大棚种植,所以蔬菜大棚产业最先发展了起来。现在,村民们不仅通过蔬菜大棚种植摘了“穷帽”,更多的村民开上了小汽车,换上了先进的农机,日子越过越红火。图为彭仓村拉巴次仁与人文科考队队员交谈。

  近一周的调研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科考队对于白朗县蔬菜产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白朗县立足实际,以“蔬菜质量提升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惠及5个乡镇1000余户菜农,勤劳的白朗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赢取更美好的未来。图为人文科考队员合影留念。(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图片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科考队提供)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