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房东丹增多吉的幸福生活:“德吉藏家”富了口袋富脑袋

发布时间: 2018-09-14 14:51: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北京援建“德吉藏家”旅游民俗村项目简介

  中国西藏网讯 “这个红柜子是我们家留下来的唯一一件旧家具。”18岁的丹增多吉笑着说。门口描画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柜子和家里其他家具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如今,丹增多吉的家是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厅里摆放的精美新家具,都是由西藏自治区政府统一配置的。


图为旦增多吉家的旧柜子

  丹增多吉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波玛村村民,以前,他一家五口挤在8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里,现在得益于波玛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提升改造所实施的拉萨“德吉藏家”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项目。他和家人来到了这座结合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依托“香雄梅朵”生态文化产业园,深入挖掘藏文化资源所打造出的新型藏文化旅游村落,并经营着一家精品民宿。楼下住着丹增一家,楼上就是精致的民宿卧房,还有可以开合的自动天窗。白天享受阳光,夜晚观赏星空。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新家有120平米,很宽敞。接上了天然气,做饭很方便。冬天取暖烧炉子,非常温暖。”


图为丹增多吉家的新家具

  据该项目的相关运营负责人介绍,“在旅游产业上发挥功能互补作用,打造以藏家民宿、特色餐饮、文化体验、农牧特产和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德吉藏家”民宿位于“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内,紧邻国道109线、青藏铁路,是前往纳木措、羊八井的必经之所。丹增小小年纪也参与着自家民宿的经营,他说,“二楼的民宿会常有自驾游的游客来光顾。”当游客聚集到村里的广场上,他还负责教游客们跳锅庄。


图为广场上跳锅庄的村民

  原来,“德吉藏家”项目运营管理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结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合作社参股、农牧民增收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相关运营负责人说:“每一位入住村民都能公平享受收益,在运营中所产生收入的40%直接返还给提供房间的搬迁户;工作人员都是本村村民,公司每月还会给她们支付3000-4000元工资。” 现在丹增多吉的爸爸在“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做一些美化园区的工作,每天都有120元的收入,妈妈也在企业打工,加上新民宿的补贴分红,丹增和妹妹说起自家的生活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图为丹增多吉家民宿大门

  的确如此,据悉,在“德吉藏家”的运营中通过吸收当地农牧民就业为其提供劳动性收入;鼓励和引导当地农牧民销售农副产品和开展其他经营活动(如经营杂货店、开设甜茶馆等)获得经营性收入;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料,通过支付土地流转金、房屋租金和分红等方式为其创造财产性收入。该项目一期已解决就业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全面建成后将解决村民就业60余人。全年通过工资和分红将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创收400余万元,有效促进当地100户400余名易地搬迁户脱贫巩固和持续发展。


图为丹增多吉家民宿标准间

  如今,“德吉藏家”的游客中心或者民宿里会售卖藏香等特产,也有村民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在丹增多吉的家里摆放的一张玻璃柜台里,放着自家做的一些工艺品进行售卖。该项目负责人说,贫困群众在获得工作机会的同时,思想也会得到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会得到激发,最后通过“授人以渔”的扶贫扶志,让乡亲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摄影/王茜)


图为阳光房天窗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