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九月的广东在台风“山竹”登陆过后依然美丽如初,走在祖国南疆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所感都是如当地气温般的热情,所见都是一幅幅如画的视觉盛宴。
图为广东行媒体记者合影留念。
9月26日至30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广东省,10余家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记者在五天时间里奔赴深圳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近距离采访报道新时期广东省的发展和变化,探访这幸福美丽之地背后的人和故事。记者们运用图文、视频、无人机航拍、VR等多种形式将景美人美的广东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用小故事展示新风貌,用小视角反映大主题,真正地融入广东,品味广东,讲述着亲身经历的“广东故事”。作为记者,一直是通过被访者的话语,客观真实地展现当地的发展变化。但当我真正踏入广东,最难忘的采访还属江门市的“拳头”企业——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关注民生、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这与我们息息相关。我的母亲对于“吃”很在行,经常买李锦记的酱料,有时我会嫌弃酱料放太多会对身体造成负荷,但是在参观完李锦记工厂后,我的顾虑打消了。
1888年的某一天,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在海边因为“煮蚝忘记关火”,又不忍心浪费食材,便硬着头皮尝了尝,这一尝,催生了第一瓶李锦记蚝油的诞生,走遍全球的中国酱料品牌之路由此打开。
图为李锦记工厂存放酱油一角。
李锦记首席工艺师杨洁明在李锦记已经工作二十余年了,年过古稀的她对李锦记的发展历程、发展理念了如指掌。她说:“为什么说李锦记是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因为调味品是一个微利产品,李锦记又不是上市公司,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环保、公益等项目。”
二十多年前,江门市新会七堡镇还是一片荒地,政府招商引资,李锦记才逐渐开发建设了现在的厂区,并于1998年捐资兴建李文达中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教育环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014 年,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李锦记因此成为全国首家启用光伏项目的调味品企业。光伏发电站设置于新会生产基地约4.7万平方米厂房顶部、利用半导体界面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电站年发电量398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使用量约1312吨/年,减少碳排放3448吨/年。
图为李锦记部分产品展板。
时至今日,李锦记已经从当年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酱料调味品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杨洁明说,李锦记的产品不仅走向世界,出口量占中国调味品行业的60%,部分产品更是入选航天食品,飞升“天上”,分别于2012年、2013年以及2016年成为“神九”“神十”“神十一”航天员食用酱料。
“打个比方,不管是一辆车也好,一艘船也好,如果你永远不去改革,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那就好像在海里面逆水行舟一样,就会退回来。所以要有创新精神,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改革。”杨洁明的话,朴实而生动,却道出了一位老职工眼中的企业成功密码。她还笑着告诉记者,就算企业做到这个规模和程度,她仍然认为未来有很大的进阶创新空间,“中国的风味,中国的调料,非常受世界欢迎,如何满足外国人的嘴巴,我觉得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呢!”
在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轰鸣运转的机器,闻到的不仅仅是酱油的香味,听到的不仅仅是员工的赞叹,更多的是对于百姓在政府领导下实现脱贫奔小康产生的由衷敬意。(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