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业界小组讨论现场
中国西藏网讯 西藏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解决贫困问题是西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突出的任务。
2018年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100个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
过去的一年是西藏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西藏“三农”良好发展势头是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进一步提振了西藏各族群众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西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牧区尤其突出。
1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江村在参加农业界小组讨论时强调,要进一步把政策、资金、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全方位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把“三农”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图为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松盘村秋收
政协委员次仁斯曲从事农牧工作22年,多年的工作沉淀让他对“三农”问题,尤其是农牧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感受很深。
次仁斯曲说:“农牧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多方面,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资源的不平衡,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问题。”
同时,要突出总抓手,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西藏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达到104.9万吨,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1.4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5%,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政协委员巴珠说,今年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成绩喜人,但如何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是今后工作重点,建议扶贫力度不减,扶贫政策持续下去,给予贫困群众一个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过程。
他还说,实现乡村振兴,除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外,精神风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也应该是重要的标准。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加深入和持久。(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二召 赵耀 王媛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